二、三教信仰

二、三教信仰

古有“三教九流”之说。据《北史·周高祖纪》载: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4]“三教”即儒、道、佛三教。“九流”本指各种学术流派,除儒家、道家外,如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农家等,但后来多泛称江湖上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儒教”或称“孔教”,是一部分人企图把孔子神圣化,将孔子学说当成宗教。从汉代的董仲舒到近代的康有为,都曾看待孔子如同宗教之教主,故社会上有的将儒家称作三教之一。

其实,儒家不能算作宗教。

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一种虚幻的反应。不同的宗教各有自己的教条与戒律,既是一种约束,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马克思指出:“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5]

纸马的流行,自唐宋以来,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繁盛期,但均带有群众的自发性,自生自灭;有一些属于宗教之神,如佛教的观音菩萨、地藏王、阎罗王等,还有道教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寿星、麻姑、张天师等,在数量上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民间诸神和各地的地方之神。人们崇敬那些民族英雄、正直的清官和为人造福的好人、善人,为他们修庙、传承香火,尊称他们为神。这往往带着某种愿望或祝福,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从这一意义上讲,已经与纯然的宗教拉开了距离。譬如河北内丘的“车神”纸马,已出现了现代的手扶拖拉机,上边的题榜是“车行千里”,画面中并有“安全”字样,可说是“旧瓶装新酒”。

图80 佛道全神

山西新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