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佛教之神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中,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当时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认为“有生皆苦”,以涅槃(超脱生死)为理想境界,广受大众欢迎。佛教相传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的四五百年间,信仰盛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我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的风俗习惯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佛教传入我国的年代说法不一,“汉明帝求法”只是流传较广的一种。据说汉明帝在永平七年(64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金人在他的宫庭里飞行。第二天,他向大臣说起了这件事,太史傅毅说:西方有一位名叫“佛”的神仙,全身发出金光(背光,光环),陛下梦见的可能是他。于是,明帝于永平十年(67年)派遣了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前去西域求法。他们西行到大月氏国,遇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便邀请他们携带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一起回到洛阳。明帝特地在洛阳城的西门外修建了白马寺,让他们居住和翻译佛经。那匹驮回佛经的白马,被雕刻成石像,一直站在寺院的门口。
佛教是外来的,由于语言和文字的不同,名词和术语多是梵文音译。如汉字的“佛”字,是“佛陀”的译音简称,也可作“佛驮”“浮屠”“浮图”,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教分作“小乘教派”和“大乘教派”两个派系。据称,佛教的修行,一般人很难做到“觉”行的三项。小乘教派讲的“佛”只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连菩萨也缺第三项。然而大乘教派所讲的“佛”除了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如阿弥陀佛、弥勒佛、燃灯佛、药师佛等。大乘教派认为到处有佛,其数量如恒河沙子。我国也有谚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释迦牟尼佛有很多名号,“如来”便是其中之一。“如”亦名“如实”,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循此如来达到佛的觉悟。“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他被称为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亦有“无量寿佛”的名号。
图81 如来佛
上海
图82 南无阿弥陀佛
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