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
道教的“太上老君”即是人间的老子。老子是人,也被奉为神。作为人的老子,是先秦诸子之一,创立了道家学派;被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为道教的教主。
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又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因周朝衰落,而西出函谷关,退隐于民间,“不知所终”。他的年龄大于孔子;孔子曾专程向他问礼,事后对其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图105 太上老君
北京
图106 太上老君
河北
图107 老君
河北内丘
图108 老君(出关)
湖南江永县松柏乡
老子著《道德经》五千文,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认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解释。他的思想,包含着一些朴素唯物辩证法因素,对我国哲学的影响很大,后来的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道教之所以奉老子为教主,正是基于这一点。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道德经》五千文的第一句。不善文言的人读起来可能不明所以。第一个“道”字与第二个“道”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万物本源,后者是用语言说出来。意思是说:“道”如果用语言来说明,就不是永恒的“道”了。连他自己在这一章中也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深远、玄妙、神秘,理解对了,便会进入门径;若在神秘中狂想,连老子也会变样。
东晋时的葛洪是道教的理论家,并热衷于炼丹术,他所描述的“太上老君”是什么样子呢?《抱朴子内篇·杂应》载:
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14]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666年),追崇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年(754年),上玄元皇帝尊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简称“混元皇帝”)。宋仁宗赵祯赞曰:
大哉至道,无为自然。劫终劫始,先地先天。
金光点点,永劫绵绵。东训尼父,西化金仙。
百王取则,累圣攸传。众教之祖,玄之又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