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吉神与凶神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和境遇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和事。面对着吉凶、善恶、祸福、利害、得失等,有些是突如其来,无法选择的。当个人微弱的力量不能抵御外部的巨大压力时,都希望能够得到外力的援助。于是,人们想象出神的保佑。
“吉”为善、利,与“凶”相对。“凶”为恶、暴。所谓“逢凶化吉”,就是凭着运气好或神灵的保佑,使遇到的不幸转化为吉祥。
“吉祥”是个抽象的概念,“吉祥之神”是个什么样子呢?在“男耕女织”的农耕时代,人们想到了妇女的织布机,织出生活的美好,便以“机”与“吉”谐音,创造了“吉神”。
图524 吉神
河北内丘
图525 机神
河北内丘
图526 供俸(奉)吉神
河北内丘
“吉祥”二字,古人多写作“吉羊”,汉族的图画上则是用鸡和羊的组合,以谐音“吉祥”。云南弥渡也有“吉羊之神”(见图306),具有喜庆的含意,并不直接称作“吉祥”。同一地区的纸马中,标着“吉祥”二字的是一株大荷花,人们向它礼拜,可能是以“荷”谐“和”音,祈求和顺之意。
姜太公,即神化了的周代齐国的始祖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太公(姜尚)是被神化的主要人物之一。据说他曾在昆仑山从元始天尊学道,后奉师命下山辅佐周室。八十岁时,在渭水边上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纣,统率许多道术之士,经过与纣军的激烈斗法,完成了兴周灭商的大业。最后又奉命发榜封神,有许多民间俗神都是由他封授。传说姜太公钓鱼,直钩不设饵,成为后来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事出于自愿。在元人《武王伐纣平话》中,记太公钓鱼,有“负命者上钓来”之语。北方民间盖新房,要举行“上梁大吉”的仪式,在大梁上贴“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符或纸马。江南吴语称“百无禁忌”作“百弗禁”。
过去南京人敬奉“百无禁忌神君”,并且在纸马上标有“八方大利”,画了各行各业的工具,表示各行其事,畅行无阻。既然百无禁忌,也就万事大吉了。
图527 吉祥
云南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