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神王·青苗·青苗使者(蒲神大王)

五谷神王·青苗·青苗使者(蒲神大王)

“五谷”是个统称,并不限于五种谷物,在古代说法也不统一。有的说是“麻、菽、麦、稷、黍”;有的指是“黍、稷、菽、麦、稻”。种田人所谓“从小看苗”,苗茁壮而秀实,则丰收在望。所以,连神仙也重视从“青苗”抓起。不仅有“五谷神王”,而且还有特派的“青苗使者”。

农业生产一年一个周期。农民辛苦一年,如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必然会好,经过了多方面的努力,当然精神的诉求也很重要。譬如种小麦的地区,多祭祀“麦神”。山东金乡县称麦神为“麦芒奶奶”。相传麦芒奶奶原是河南人,嫁到山东后,山东各地的小麦年年丰收;有一年,麦芒奶奶走了没有回来,于是这一年出现了旱和涝,收成不好。从那时起,定农历四月初一为“麦芒奶奶生日”。这时离“芒种”还有一个月,正是小麦长穗、灌浆时期。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迎接麦芒奶奶回来。据说祭拜的仪式在田头进行,参加者多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烧香、焚纸钱、跪拜,手中拿着纸糊的扇子,一面摇着纸扇,一面祷告唱道:

麦芒奶奶住河南,

头顶八宝身穿蓝。

麦芒奶奶显显灵,

保住麦子好收成。

一扇开春下大雨,

二扇扇去雹和冰,

三扇麦穗长得大,

四扇扇得蚂蚱不闹轰,

五扇大囤满来小囤流,

家家户户吃喝不发愁。

麦芒奶奶多保佑,

保佑今年大丰收。[46]

图262 五谷神王

云南大理

图263 青苗

近代
选自《图说中国民俗艺术》

图264 青苗使者 蒲神大王

江苏泰兴

由青苗而“抽穗”,由“灌浆”而丰满,麦子成熟了,要进行收割,一捆捆地扎起来,运到打麦场上脱粒。河北武强有一幅木版年画,表现的是在打麦场上的情景:农民们有的牵着老牛,正要用石磙“压场”脱粒;麦秸已经垛起来。两个农民正在休息,一个喝着大碗茶,一个抽着烟袋。可以看出,他们喜悦的心情,待到“扬场”(去糠)之后,小麦就可以入囤了。这是一幅反映现实的年画,不是寄托愿望的纸马。只是标题取名《长场久远》,用了汉字谐音的手法,希望这样的丰收“常常久远”。

“小麦上场,要打要扬;脱去外皮,颗粒金黄;粒粒饱满,不秕不糠。”这时候的纸马,是要祭拜“场神”了。

图265 长场久远

河北武强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