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马之“甲”

甲马之“甲”

纸马为什么又叫“甲马”呢?这是与铠甲和战马分不开的。

在古代战争中,马的作用很大,骑马者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马和铠甲看作是重要的武备。汉武帝《天马歌》咏唱:“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唐太宗李世民,将在建立唐王朝战争中所骑的六匹骏马,用浮雕的形式刻在他的陵前,说明马的功劳很大。

清代虞兆隆《天香楼偶得》说“马字寓用”:“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彩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26]他只说出了广义甲马的表面现象,并没有理解马的实际作用。在纸上画神佛与在纸上画马并无“凭依”关系,神佛怎么成为“似乎马”了呢?

后世刻版,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前者,名曰纸马。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说:“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马以为骑乘之用,故曰纸马。”[27]以马为“乘骑之用”,为世所常见。当下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骑马,马又为什么称“甲马”?

从远古的时候起,人即视马为神物,就有“天马行空”之说。马之为“甲马”,是因为它雄健威武,骏足敏捷,请神、送神当然要选最优秀的马。不但马好,连马所披之甲也是最理想的。

图44 甲马三幅

台湾

图45 甲马(令旗)

江苏无锡

图46 甲马(一生清吉)

云南呈贡

唐宋以来,军备上有一种“纸甲”,在实战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明代茅元仪在《武备志》卷一〇五中说:“甲为用命之本,当锋镝而立于不败之地者,此也。南方地形险陷,固多用步。步驰难以负重,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锈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着用。但铅子俱能洞人,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惟有缉甲。”[28]

据说这种“缉甲”是用绵纸和绢布相互间隔裱起来的,比之其他物质材料的铠甲柔韧轻薄,既能阻挡刀剑和箭矢,又可避免火枪子弹的射入,更适合在南方多雨泥泞的地上行走。所以,“甲”与“马”是常被连在一起的。纸马称作甲马,正是突显了这种优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