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乙酉荷花生日,余奉严谴,越三日,柽甫约云阁与余,往南河泡赏荷,云阁得词一首。近属季度补画,题诗于上,以志旧游。[1]
忆昔荷香香雾里。绝好花时,已是伤秋地。泼水野凫随棹起[2],满衣湿气沾凉翠[3]。独写新词君有意。补画题诗,重省当时事[4]。欲说情怀无一字,鼓琴莫待钟期死[5]。
【注】
[1]乙酉荷花生日: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二十四日(8月4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观莲节,民间以此日为荷诞。荷花生日为汉族民间信仰风俗,流行于江苏等地。宋代已有此节,明代俗称“荷花生日”。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一《葑门荷宕》:“天启壬戌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歊暑燂烁,靡沸终日而已。荷花宕经岁无人迹,是日,士女以鞋靸不至为耻。”清顾禄《清嘉录》卷六《荷花荡》:“是日,又为荷花生日。旧俗,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莲诞节的习俗有乘船赏荷、纳凉、采莲、栽莲、放荷灯、吟咏游戏等。柽甫:姚礼泰(1851—?),字柽甫,号叔来,又号石益。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工书法。云阁:即文廷式,见前《蝶恋花》(酽淡春晴初酒里)词注。此次赏荷,文廷式作有《齐天乐·秋荷》词。南河泡:北京南河沿泡子河。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六月五日记:“晨,驱车出彰仪门,至南河泡。其地在京城西南角,有荷池数十亩,水终年不涸,筑堂舍数楹,围以林树,夏间游人甚多。”邓云乡《增补燕京乡土记·天宁寺》引震在廷云:“敞榭三间,一水回折,八窗洞开;夕照将倾,微风偶拂;扁舟不帆,环流自远;新荷点点,茁水如然;浓绿阴阴,周回成幄……于此间大有江湖之思,故宣南士大夫趋之若鹜,亦粉署中一服清凉散也。”词人有《长素荷花卷子属题》诗:“南河三四里皆花,花外竹篱停小车。”诗自注:“京师南河泡荷花最盛。”季度:黄绍宪(1862—1897),原名庚生,字恒基,号季度,广东南海(今属佛山)人。光绪十二年(1886)与张鼎华、梁鼎芬、康有为、梁于渭诸名流定交。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顺天举人。翌年会试不第,归主增城翀霄书院讲习。光绪二十一年(1895)再赴会试不中,挑取誊录,寻报捐内阁中书。工诗书画,词人尝作诗题其《墨荷图》。室名在山草堂,著有《在山草堂文集》六卷,《在山草堂诗集》十二卷,《在山草堂烬余诗》十四卷,附诗余一卷、陈嘉谟所编年谱一卷。所藏除唐、宋、元、明写经之外,以铜鼓为最多,又号所居为“三十六铜鼓斋”。按:黄绍宪《在山草堂烬余诗》卷七《戊子存稿》有《题梁衍若画扇并序》。其序云:“去秋读节盦京师南河泡赏荷花词有‘红香自领,纵摇落江潭,未成凄冷’之句,感叹不已,既为题诗补画……”故推知此词作于1887年。此序云“越三日”,另有《台城路》词序则云“越八日”,钱仲联所撰《文芸阁先生年谱》亦言“荷花生日后之八日”。兹据“越八日”。
[2]野凫:野鸭。状如家鸭而略小,常成群栖息于湖泽,善游能飞,肉味鲜美。《诗·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雁。”棹,船桨。《楚辞·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3]“满衣”句:化用唐王维《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4]“补画”二句:如此词序所云:“近属季度补画,题诗于上,以志旧游。”委托黄绍宪补画,并题诗于上,以重新审查反省当时之事。此当时事既有旧日赏荷之事,又有因弹劾权臣而被贬谪之事。
[5]“鼓琴”句:此处用伯牙与钟期之典。以钟期喻文廷式为知音,词人自喻俞伯牙。钟期,即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精于音律,与俞伯牙友善。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听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者,乃绝弦摔琴,终身不复鼓。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等。后因以钟期喻指知音或知己。东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唐孟浩然《赠道士参寥》诗:“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