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2025年08月10日
浣溪沙
孤山看梅①[1]
一点愁心万点苔,满山风露替谁哀?更无人在月初来。绝代婵娟还出世,断肠心事勿停杯,相思瘦尽有时开。
【校】
①“孤山看梅”,王森然《梁鼎芬先生评传》作“李四梅花调寄小庭花”,杨辑本作“李四梅花为浪公制”。
【注】
[1]此词的创作时间不晚于民国七年戊午中秋(1918年9月15日),时词人在京。杨辑本词序作“李四梅花为浪公制”。李四即李孺,字子申。按:《节庵先生遗诗续编》有《子申墨荷》“黄三爱画墨荷花,李四才名近更夸”诗句可证。李孺详见后文《菩萨蛮·题子申画松梅,寿李心莲母夫人》词注。浪公即李放。李放(1887—1926):原名充国,字无放,又字小石,号浪公、词堪(龛)、狷君等,直隶义州(今辽宁义县)人,李葆恂子。曾任清末官度支部员外郎。辛亥后,隐居不仕。与李孺、郭则澐等人均为冰社成员,且命冰社之名。1925—1926年,李放宅是当时冰社集会的主要场所。按:郭则澐《冰社初集追怀浪公》诗云:“社寒名亦寒,名者惟李子。”郭则澐《清词玉屑》卷九“王怜卿”条云:“乙丑丙寅间,冰社同人恒过李小石词龛夜话。”著有《炊沙词》《锦瑟词》等。
【评】
李广超《鱼台李氏韵语》云:“本篇用笔清丽,一‘愁’字贯穿全篇。‘一点愁心’‘断肠心事’‘相思瘦尽’,‘愁’不堪言。‘有时开’、霾雾尽扫,红霞复现,‘愁’减,喜而有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