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鬘
乍遇
羡门有《和阮亭,题青溪遗事画册》词十首,依韵赋之。按:《湖海楼词》亦有是体,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亭、董文友赋。仅八首,无《夜饮》《窃听》《叶子》《情外》四题,另增二目,叙次亦微不同,附记于此。词人零落,当时画卷,想不复在人间矣。[1]
霞边绰绰[2]香风起,镜波一桁[3]琼帘里。昨雨损苔衣[4],今朝蝴蝶飞。
桃花惊乍见,绿掩桃枝扇[5]。真是称红鸯,人间不易双[6]。
【注】
[1]菩萨鬘,即菩萨蛮。羡门: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今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授中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兼掌翰林院学士,充经筵讲官,后又特命为《明史》总裁。工诗善书,尤善填词,词风婉约清丽,宗小山、梦窗。与王士禛齐名,号“彭王”。年七十,致仕归,御赐“松桂堂”额,遂以名其集。著有《松桂堂全集》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金粟词话》一卷等。阮亭: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后因避世宗胤禛讳,追改为“士正”。乾隆时,命改“士祯”。士禛善文、词,尤工诗,以神韵为宗,与朱彝尊并称“朱王”。著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池北偶谈》二十六卷、《渔洋诗话》三卷、《衍波词》二卷、《阮亭诗余》一卷等。按:顺治十八年(1661),王士禛首倡《题青溪遗事》画册唱和,首揭清朝多人步韵唱和的帷幕。其时王士稹任扬州推官,以处理通海案狱事至南京,公事之余,曾与遗民丁胤(继之)交往,听其讲前明旧事,并游览遗址,感慨不已。王士禛据丁胤所讲故事,请人绘就《青溪遗事图》,又将《青溪遗事》画册十二幅携归扬州,自题八幅,作《菩萨蛮·咏青溪遗事画册,同羡门、程邨、其年》八首,依次题为“乍遇”“弈棋”“私语”“迷藏”“弹琴”“读书”“潜窥”“秘戏”。《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山人至金陵,馆于布衣丁继之家。丁故居秦淮,距邀笛不数弓,山人往来赋诗其间。丁年七十有八,为人少习声伎,与歙县潘景升、福清林茂之游最稔。数出入南曲中,及见马湘兰、沙宛在之属,因为山人缕述曲中遗事,娓娓不倦。山人辄抚掌称善,掇拾其语入《秦淮杂诗》中。诗益流丽陫侧,可咏可诵。又属好手画《清溪遗事》一册,阳羡陈其年维崧为题诗。山人复成小词八阕,摹画坊曲琐事,尽态极妍,诸名士和者甚众。”《湖海楼词》:陈维崧著,卷二有《菩萨蛮·咏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亭、董文友赋》八首。邹祗谟有《菩萨蛮·咏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韵》八首。彭孙遹有《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韵》十二首,多出的四首题为“夜饮”“窃听”“叶子”“情外”。董以宁有《百媚娘·为阮亭题青溪册叶同程邨、羡门作》八首,因其另选词调,故不算入步韵唱和。其余唱和之人有彭桂、吴绮、程康庄等六人。可参阅刘东海著《顺康词坛群体步韵唱和研究》第三章。据陈维崧词题“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亭、董文友赋”,推知首先加入唱和的是邹祗谟、彭孙遹、陈维崧、董以宁四人。邹祗谟(1627—1670):字吁士,号程邨,别号丽农山人,江苏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归以养母,以孝闻名。工诗词,与董以宁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董以宁、黄永有“毗陵四才子”之称。词名与王士禛、彭孙遹并重。著有《程村文选》《邹吁士诗选》《丽农词》二卷、《远志斋词衷》一卷,与王士禛同编选《倚声初集》二十卷等。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幼聪敏,吴伟业誉其为“江左三凤凰”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工诗文,尤以词、骈文著称。其词豪放苍凉,开阳羡词派,与朱彝尊、纳兰性德并称“清初三大家”。著有《湖海楼诗集》八卷、《迦陵文集》十六卷、《湖海楼词集》三十卷等。董以宁(1630—1669):字文友,号宛斋,又号蓉渡,江苏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诸生。少负文名,与邹祗谟并称“邹董”,有“毗陵四才子”之目。善诗词,风格秾纤婉丽。精天算、乐律。晚年专事穷经。著有《正谊堂文选》不分卷、《正谊堂诗集》二十卷、《蓉渡词》三卷,合刻为《董文友全集》。《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唱和主题以艳情来寄托家国之悲,自然引起经历风霜的词人之共鸣:今昔之憾,兴亡之叹,飘零之感。
[2]绰绰:舒缓貌。唐张祜《筝》诗:“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唐李贺《洛姝真珠》诗:“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3]一桁:通作“一行”,即一挂、一列。唐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诗:“空堂病怯阶前月,燕子嗔垂一桁帘。”南唐李煜《浪淘沙》词之二:“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4]苔衣:泛指苔藓。南朝宋谢灵运《岭表赋》:“萝蔓绝攀,苔衣流滑。”唐钱起《避暑纳凉》诗:“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5]“桃花”二句:描写女子在花下瞥见一位青年男子的“乍遇”场面。以细微的动作表情表现女子心理的变化——瞬间的惊讶、慌乱与害怕、欣喜与娇羞。王士禛《菩萨蛮·咏青溪遗事画册,同羡门、程邨、其年》词之一《乍遇》:“个人花底见,惊喜回团扇。”
[6]“真是”二句:女子暗示男子,鸳鸯终日成双成对,而人间的夫妻却多有离别的时候。言外之意是相互珍惜、相伴不离。此二句是女子对爱情的含蓄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