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流转人间,判受尽、千回肠断。那得似、皋鱼[1]孝子,伯鸾仙眷[2]。独立斜阳飞絮满,回看逝水华年贱。问二毛[3]、始见在何时?吾能算。
心何有?有冰炭[4]。置何处?中心乱。且狂歌骂座,自工排遣。楚泽坠芬明月佩[5],曲江感赋秋风扇[6]。又浮生、无谓过今朝,从欢宴。
【注】
[1]据词意,此词似与前《满江红·戊子六月六日三十初度》作于同时。皋鱼:人名。典出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后用作人子不及养亲、尽孝的典故。
[2]伯鸾:东汉高士梁鸿的字。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梁鸿家贫好学,不求功名仕进。与妻孟光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堪称仙眷,传为佳话。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梁鸿》。后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的人或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3]二毛:人老头发斑白,常以此称老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晋潘岳《秋兴赋并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余岁。此处指斑白的头发。
[4]冰炭:冰块和炭火。比喻事物性质相反,不能兼容。此处喻词人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东晋陶潜《杂诗》之四:“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唐韩愈《听颖(一作“颍”)师弹琴》:“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5]“楚泽”句:此句用屈原之典以自喻。楚泽:古楚地有云梦等七泽,后以“楚泽”泛指楚地或楚地的湖泽。明月:宝珠名。屈原《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王逸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要佩美玉,德宝兼备,行度清白也。”佩:古人衣服上所佩之饰物。
[6]“曲江”句:此句用张九龄之典以自喻。此句与上句表达了词人被贬闲置的忧愤之情。曲江:指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曲江区)。秋风扇:同“秋风纨扇”,源自“班姬咏扇”。《玉台新咏》引班婕妤《怨诗》有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其诗云:“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怨诗》,《文选》《乐府诗集》作《怨歌行》。唐李益《杂曲》:“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宋辛弃疾《蝶恋花》词:“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此处借指失宠受冷落的人。按:张九龄为唐代韶州曲江人,为相贤明,正直刚强,敢于直谏。后遭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知政事,充尚书右丞相,次年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病逝于韶州曲江。张九龄作有《白羽扇赋并序》,表达了其对君王的忠诚。梁鼎芬《读张文献公羽扇赋,时沈二客曲江,因以寄意》诗:“碧眼儿终大,赤心臣敢言。秋风分捐弃,掩泣赋兰荪。”与张九龄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