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夜过镇江,寄题焦山自然庵[1]
匆匆七载重来[2],江声撼尽春魂[3]醒。波飞浪立,一时变却,月明风定,墨渍相思,履綦[4]傥在,归舟重省。叹百年岁月,几番戈马[5],谁曾向、此间认?绝羡头陀趺坐[6],细参透、禅龛幽静。一床经卷,一瓶花露,一声清磬。何日藏山[7]?轻装浮海[8],笑侬苦命。渐潮鸡[9]喔喔,搅人阵阵,作恹恹病。壬午曾在庵中,题图撰联始别。
【注】
[1]此词应作于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时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词人送至焦山。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枢纽,因扼守长江,地势重要,故名“镇江”。古称“润州”“京口”等。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面长江中,与南岸象山对峙。古称“樵山”“狮岩”“浮玉山”等,以东汉末年隐士焦光在此隐居而得名。焦山还有“书法山”“文化山”之誉,“山里寺”之说。焦山与金山、北固山并称为“镇江三山”。自然庵:在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山腰,与毗邻的定慧寺皆为焦山著名庙宇。清吴云《焦山志》云:“旧在半山观音崖右,明弘治间移置真武殿之右,高鉴书额……乾隆壬午重建。”
[2]“匆匆”句:按,词人初至焦山,为光绪八年壬午(1882)。七年之后重游此地。
[3]春魂:指落花,喻遭摧残而飘零、痛苦的遭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三:“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沉沉卧九阍。”
[4]履綦:足迹,踪影。《汉书·外戚列传下·孝成班婕妤》:“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颜师古注:“綦,履下饰也。言视殿上之地,则想君履綦之迹也。”南朝齐王融《有所思》诗:“宿昔梦颜色,阶庭寻履綦。”
[5]戈马:戎马,指战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崎岖戈马之间,濒危者数。”戈,一本作“戎”。按:自古以来焦山就是军事重地,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曾率领部下驻扎焦山,反抗金兵。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国发动扬子江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遭到金山和焦山炮台守军的英勇抵抗、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伤亡惨重。英军攻陷镇江时,军民进行殊死抵抗,勇敢无畏。词人于此有所感触。
[6]头陀:梵语音译,本义是抖擞,谓少欲知足,去离烦恼。用以指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南朝齐王中《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大迦叶,故以头陀为称首。”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着,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趺坐:盘腿端坐,即僧人打坐,交结左右足背盘膝而坐。唐王维《登辨觉寺》诗:“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7]藏山:此处指著述。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按:词人亦号“藏山”。
[8]轻装浮海:《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宋马廷鸾《齐天乐·和张龙山寿词》词:“弱羽填波,轻装浮海,其奈沧溟潋滟。”
[9]潮鸡:一种潮来即啼的鸡,又叫“伺潮鸡”“石鸡”。南朝梁顾野王《舆地志》:“移风县有鸡,雄鸣,长且清,如吹角,每潮至则鸣,故呼为潮鸡。”唐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诗:“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