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2025年08月10日
前调
十六夜[1]
禅心错比沾泥絮[2],冶踪飘荡都无据。有主是杨花,随风便到家[3]。如何双泪落,掩袖惊秋[4]薄。故意近前看,当头月又阑[5]。
【注】
[1]此词作于光绪十三年丁亥八月十六日(1887年10月2日),时词人在肇庆,主讲端溪书院。
[2]“禅心”句:谓将禅心比作沾泥柳絮是错的,因为柳絮有“冶踪”“飘荡”的特点,所以没有依据、定向。宋道潜《口占绝句》诗:“禅心已作沾泥絮。”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在徐州,参寥自钱塘访之,坡席上令一妓戏求诗,参寥口占一绝云:‘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按:“不逐东风上下狂”一作“不逐春风上下狂”。此事亦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六、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六、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等。禅心:佛教用语,谓清静寂定的心境。沾泥絮:沾泥的柳絮不再飘飞,比喻皈依佛门,心情沉寂不复波动。
[3]“有主”二句:谓杨花可以自己作主,随风就能飞回家。表达词人渴望回家,却无法回家的心情。杨花:柳絮。南朝梁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4]惊秋:秋令蓦地来到。唐韦应物《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唐朱邺《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5]月又阑:阑,环状物。月阑,即月晕,亦称“月运”“月华”,月亮周围之光环。常被认为是起风的征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姐姐你看月阑,明日敢有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