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同云阁[1]在上海十日,因记其事
忆昔高楼明镜里。弹指[2]光阴,戏作拈花[3]地。故卷红帘惊睡起,远山那及眉峰[4]翠。似有天涯沦落意[5]。一段箫声,说尽人间事。细磨麋丸[6]催扇字,侯生去后桃花死[7]。
【注】
[1]云阁:见前《蝶恋花》(酽淡春晴初酒里)词注。
[2]弹指:实为“一弹指”之省。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用来喻时间短暂。语出《翻译名义集·时分·刹那》:“俱舍云:‘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唐司空图《偶书》诗之四:“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宋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3]拈花:指“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佛典。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宋黄庭坚《渔家傲》词之二:“摘叶寻枝虚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后喻以心传心,心心相印,会心。
[4]眉峰:亦称“眉山”。指眉毛,眉头。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宋柳永《雪梅香》词:“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5]“似有”句:化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似有同样的沦落天涯、人生失意、漂泊落魄的境遇和心境,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6]麋丸:代指名墨。当时隃麋(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盛行烧烟制墨,墨质极佳,故后人将“隃麋”“麋丸”作为墨的代称。宋曾丰《公之还》诗:“岂无鸡舌,辅以麋丸。”
[7]“侯生”句:此处用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暗示了清政府内部的腐败昏庸及各种矛盾、斗争。《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亦是词人想要表达的,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的兴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