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

其三

曼延更奏鱼龙戏[1],骖鸾仙子青霞帔[2]。各自唱回波[3],纤儿奈汝何[4]!繁声香旖旎[5],天也胡为醉[6]?东去望扶桑[7],麻姑泣数行[8]

【注】

[1]曼延、鱼龙:古代百戏节目。“曼延”,也作“漫衍”“曼衍”或“蔓延”,大致是由人装扮成珍异动物并且表演。“鱼龙”指古代百戏表演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汉书·西域传赞》作“漫衍鱼龙”。颜师古注:“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衍’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隋炀帝时犹有此节目,但名曰“黄龙变”,见《隋书·音乐志》下。此处言清朝统治者纵情歌舞,耽于声色。

[2]骖鸾仙子:典出弄玉骑凤事,见“弄玉箫史”。以弄玉比喻女子像天仙一样姣好。元马致远套曲【大石调·青杏子】《姻缘》:“骖鸾仙子骑鲸友,琼姬子高,巫娥宋玉,织女牵牛。”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文选》引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此处指歌舞女子舞姿轻盈优美。青霞帔:以青霞为披肩。帔,披肩。《释名·释衣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

[3]回波:指《回波乐》,又名《回波词》。北魏时已产生,《北史·尔朱荣传》:“与左右连手踏地,唱《回波乐》而出。”初唐时此曲广为流传,为文人宴饮,即兴歌舞著词的主要曲调,并被采入教坊,后用为词调名。唐孟棨《本事诗》:“沈佺期会以罪谪,遇恩还秩,朱绂未复。尝内宴,群臣皆歌回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佺期词云云:‘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中宗即以绯鱼赐之,是时佩鱼,须有特恩。”此处言后党派争宠取利。

[4]纤儿:犹小儿,含鄙视轻蔑意。《晋书·陆纳传》:“时会稽王道子以少年专政,委任群小。纳望阙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新唐书·李纲传》:“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指奕譞、奕劻、李莲英等后党派人员忠心于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及统治,不惜以牺牲国家民族利益为代价,败坏国事。所以词人沉痛地发出“奈汝何”之感叹。

[5]繁声:指淫靡的音乐。《后汉书·宋弘传》:“宋弘止繁声,戒淫色,其有《关雎》之风乎!”旖旎:指舞态柔美婀娜。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个旖旎风流济楚,不比其余。”凌景埏校注:“旖旎,温柔。”此处言慈禧太后沉迷声色。

[6]天:古代指君王,也指人伦中的尊者。《尔雅·释诂上》:“天,君也。”此处指慈禧太后。胡为醉:为什么醉。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此典实叹昏庸腐败的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7]扶桑: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日本。《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碣石、扶桑。”《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8]麻姑:神话中仙女名,象征吉祥、长寿。传说东汉桓帝时曾应仙人王远(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爪。能掷米成珠,为种种变化之术。典出晋葛洪《神仙传》:“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后以“沧海桑田”喻世事变化巨大。时朝鲜、台湾等均沦为日本殖民地,故“麻姑泣数行”也写出词人悲叹疆土沦丧的心情。

【评】

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云:“叶衍兰《甲午感事词》,揭砭时局,痛伤外患,是词史大文字。鼎芬和之,各有所指。叶之笔重,而梁之辞婉。论概括力,叶较强而梁较疏。然寓事则从同,皆史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