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台城路

乙酉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越八日,姚柽甫丈约云阁与余,往南河泡看荷花,各得词一首。时余将出都矣。[1]

片云吹坠游仙影,凉风一池初定[2]。秋意萧疏,花枝眷恋,别有幽怀谁省[3]?斜阳正永。看水际盈盈,素衣齐整[4]。绝笑莲娃,歌声乱落到烟艇[5]。词人酒梦乍醒。爱芳华未歇,携手相赠[6]。夜月微明,寒霜细下,珍重今番光景[7]。红香自领。任漂没江潭,不曾凄冷[8]。只是相思,泪痕苔满径[9]

【校】

①“姚柽甫丈约云阁与余”,《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本、《二十世纪中华词选》本作“姚柽甫、文云阁约与余”。

【注】

[1]此词作于光绪十一年乙酉七月初二日(1885年8月12日),时词人方奉严谴,即将出都。荷花生日、姚柽甫、南河泡:见前《蝶恋花》(忆昔荷香香雾里)词注。云阁:即文廷式。见前《蝶恋花》(酽淡春晴初酒里)词注。兹附文廷式同作一首:《齐天乐·秋荷》:“几时不到横塘路,西风送秋如许!艳冷红衣,凉生太液,罗袜尘侵微步。嫣然一顾,尚低侧金盘,暗擎仙露。只恐销魂,锦鸳飞入白蘋去。蝉声又嘶远树。有人惆怅极,如怨羁旅。苇乱波横,茿疏翠落,谁信秋江能渡?婵娟日暮,愿玉笛清商,漫吹愁谱。护惜余香,月明深夜语。”

[2]“片云”二句:此谓荷花似天上的彩云被风吹,坠落湖中,又似游仙境、脱离尘俗的游仙们的影子。这一池的荷花感染了词人,使得词人本因遭贬而即将离京的烦恼、忧愁的心绪转变为平静、安定。片云:喻荷花瓣。游仙影:指荷花影。晋郭璞有《游仙》诗。陈永正云:“上句写落花,犹吴文英《高阳台》词‘仙云坠影,无人野水荒湾’意。”

[3]“秋意”三句:秋意萧疏,暗指当时政治黑暗、经济萧条。花枝眷恋,此处运用“香草美人”手法,指眷恋君王,表达不忍离去的忠君之情。别有幽怀,指对君主与京都的依恋、对国事的担忧、对小人当道的激愤、对贬谪的哀怨。

[4]“斜阳”三句:正永,正长、正久,暗示赏荷之久。盈盈:此处借指荷花的仪态风姿美妙动人。素衣:此处借指荷花的洁白纯美。

[5]“绝笑”二句:莲娃,采莲女子。宋柳永《望海潮》词:“羌笛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烟艇:黄昏烟雾笼罩下采莲女所乘的小船。

[6]“词人”三句:酒梦乍醒,陈永正云:“暗指抗疏失败。”丁福林云:“暗示了词人和姚、文二友人在赏荷小酌之时对赏心悦目景色的迷恋沉醉,逗出下文‘爱芳华未歇,携手相赠’的写词人们酒醒之后的行动。”二者说法可同参。

[7]“夜月”三句:“夜月”“寒霜”二句,陈永正云:“谓政局昏暗,谓形势严酷。”丁福林云:“二句写景,交代赏荷时间的长久,是分别的前提,又渲染了悲凉的分别气氛。自然地引出‘珍重今番光景’的临别赠言。”陈永正是较深层次的解释,丁福林的解释显得自然合理,均可参考。

[8]“红香”三句:漂没江潭,以屈原自比。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不曾凄冷,指任凭漂泊天涯,困难重重,词人都不会感到凄冷孤寂,表现其如荷花般高洁的品质。

[9]“只是”二句:想到出都后对龚夫人、友人的相思怀念之情,泪水早已化为泪痕。苔满径:暗示前途坎坷曲折。南朝梁萧纲《晚春赋》:“既浪激而沙游,亦苔生而径危。”

【评】

叶恭绰《广箧中词》云:“幽窈。”

郭则澐《十朝诗乘》云:“梁文忠官翰林,抗章劾李合肥‘十可杀’,坐镌五级调用。《出都留别》诗云:‘凄然诸子赋临歧,折尽秋亭杨柳枝。此日觚棱犹在眼,今生犬马恐无期。白云迢递心先往,黄鹄飞骞世岂知。兰佩荷衣好将息,思量正是负恩时。’芳荪悱恻,一时传诵。”按:“作者去国情怀,可与此词相印证。”

陈永正《岭南历代词选》云:“此词与《蝶恋花》词用意相近,既是孤芳自赏,‘别有幽怀’,也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切情谊。”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云:“上片写赏荷。‘片云吹坠游仙影,凉风一池初定’,词一开始即对所见荷花作大力想象性渲染,开门见山,笔墨简洁经济。”“下文的‘秋意萧疏,花枝眷恋,别有幽怀谁省’,掀起了波澜。在依稀的秋意下,那将凋未凋的荷花似乎在眷恋花枝,不愿下落。由此,不觉又引起了他的满腔心事:对行将离别的京都的眷恋,对国事日非的忧虑。这就是外人难省词人‘幽怀’。”“以下‘斜阳正永,看水际盈盈,素衣齐整’三句,正面描绘赏荷。”“‘歌声乱落到烟艇’大可玩味,不说在游艇上听到歌声,而说歌声乱落到艇上,‘乱落’二字,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不仅表现了莲娃纵情欢歌的此起彼落,活现了她们忘情调笑的活泼娇憨神态,而且也暗示了诗人此时又趋于平静恬淡的心情。”“下片写赏荷结束与友人的分别。”

李广超《鱼台李氏韵语》云:“是阕,上片写景,用笔空灵。下片抒情,雅致庄重。‘红香自领。任漂没江潭,不曾凄冷。只是相思,泪痕苔满径。’似是咏荷,又是自况,深得咏物词笔法。”

周笃文《婉约词典评》云:“中法战争后,身居翰林之职的梁鼎芬疏劾李鸿章‘十可杀’,被判降五级调用。遭贬出京,于离京前与友人同看荷花,此词即纪其牢愁之思。上片自叙幽怀,赋笔写水中之荷,着力刻画荷花‘水际盈盈,素衣齐整’的高洁情态。‘词人酒梦乍醒’以下六句,纪词友深谊,哀切感人。‘红香自领’三句,剖明心迹,‘任漂没江潭,不曾凄冷’,是说词人抗疏劾奸,无怨无悔。以‘只是相思,泪痕苔满径’作结,孤峰突起,备见眷心庙堂,心系社稷,徘徊不去之情。”

高昌《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20世纪诗词赏鉴》云:“这首词写于作者因弹劾李鸿章而辞官归广州之时。表面咏残荷,同时表达的是自己凄凉、空虚、忧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