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惜红衣

咏雁来红[1]

红叶飘残,绿梅开乍,数枝妍雅。衬出霜华[2],风清玉苔榭。墙头石角,散鱼尾、断霞谁写[3]?前夜。有多少冷香,逐琴丝来也。春韶[4]歇了,独自余芳,秋心较浓冶。闲阶立尽,烘醉酒初罢。翻恨一夜凉讯,不共月魂同下。想琼枝天外,愁绝不堪盈把[5]。玉落词主自题。时乙酉十一月久未得淑华京邸消息。别本题有“同叔峤、云阁、子展、棣垞、香雪、莘伯、伯序、子政”十七字。客岁十一月,莘白招饮山堂,同人酒半时,因过菊坡精舍,见雁来红盛绝,余倡为此词。丙戌旉记。⑥[6]

【校】

①“红叶”,《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三号《雁来红词录》作“江叶”。

②“风清”,《忍古楼词话》、《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三号《雁来红词录》作“风流”。

③“冷香”,《忍古楼词话》、《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三号《雁来红词录》作“冷音”。

④“浓冶”,底本原作“侬冶”,据《忍古楼词话》、《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三号《雁来红词录》改。

⑤“一夜”,《忍古楼词话》、《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三号《雁来红词录》作“半庭”,《梁文忠公年谱》作“一庭”。“凉讯”,《梁文忠公年谱》作“秋讯”。

⑥“玉菭词主自题。时乙酉十一月久未得淑华京邸消息”二十一字,底本无,据一发编《梁文忠公年谱》补。“别本题有‘同叔峤、云阁、子展、棣垞、香雪、莘伯、伯序、子政’十七字”,红印本无。“客岁十一月,莘白招饮山堂,同人酒半时,因过菊坡精舍,见雁来红盛绝,余倡为此词。丙戌旉记”三十七字,底本无,据《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三号《雁来红词录》补。

【注】

[1]此词作于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十一月。《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三号《雁来红词录》载汪宗衍跋语云:“光绪乙酉十一月,梁节庵丈鼎芬罢官归里,先伯莘伯先生招同杨叔峤丈锐、王子展丈存善、朱棣垞丈启连、陶子政丈邵学集越秀山学海堂,酒半,过菊坡精舍。时雁来红盛绝,梁丈首倡此词,先伯因嘱余子容丈士恺绘《雁来红图》,各题所为词于后。翌年,徐巨卿丈铸、文道希丈廷式、易仲实丈顺鼎、石星巢丈德芬与家大人咸有继声。时叶南雪先生衍兰以词坛老宿,亦欣然同作,陈菶阶丈庆森则戊戌秋补作,俱装池成册……梁丈署名旉,盖芬、旉双声,罢官时偶易。并附识之。汪宗衍谨跋。”按:莘伯指汪兆铨,家大人指汪兆镛。夏敬观《忍古楼词话》:“冒鹤亭同年自粤归,抄赠粤词人《雁来红图卷词录》一卷,作者凡十三人。”兹列其余十二人之作:王存善作《百字令》(江枫低舞)、杨锐作《念奴娇》(菊花村晚)、朱启连作《台城路》(烟霄锦字书难寄)、陶邵学作《祝英台近》(露花寒)、汪兆铨作《壶中天》(斜阳庭院)题于后。翌年,徐铸作《扬州慢》(华片零霞)、文廷式作《卜算子》(午枕怯轻寒)、易顺鼎作《摸鱼儿》(问花天、泪痕多少)、石德芬作《八声甘州》(怪平林一簇霎时光)、汪兆镛作《摸鱼儿》(渺天涯、一绳寒阵)、叶衍兰作《惜红衣》(艳借霜腴)。陈庆森于戊戌秋补作《金缕曲》(逗起丹枫冷)。雁来红:亦称“老少年”“老来红”“红苋菜”“叶鸡冠”“后庭花”等,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花卉,秋后顶部叶变鲜红,由于叶片变色时正值大雁南飞,故有“雁来红”之名。宋杨万里《雁来红》诗:“开了原无雁,看来不是花。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明朱橚《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叶似人苋叶,其叶中心红色,又有黄色相间,亦有通身红色者,亦有紫色者。茎叶间结实,比苋实微大。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

[2]霜华:亦作“霜花”。因霜状如花,故称。唐王勃《别人》诗之四:“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

[3]“散鱼尾”句:化宋苏轼《游金山寺》诗“断霞半空鱼尾赤”句。散鱼尾:形容红色晚霞如同散开的鱼尾。断霞:天空中一片片的晚霞。

[4]春韶:春日的美景,美好的春光。宋苏轼《再和刘贡父春日赐幡胜》:“记取明年江上郡,五更春枕梦春韶。”

[5]“愁绝”句:谓极端忧愁不能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表达内心无限的愁苦。与宋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同。

[6]叔峤:即杨锐。详见《貂裘换酒》(对此茫茫甚)词注。云阁:即文廷式,见前《蝶恋花》(酽淡春晴初酒里)词注。子展:即王存善,见前《踏莎美人·桂花同王子展赋》词注。棣垞:朱启连(1853—1899),字跂惠,号棣垞,晚号琴皇帝。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原籍浙江萧山。学问渊博,精诗词,工古文,善草隶书,尤好雅琴,妙达声律。著有《棣垞集》四卷、《棣坨外集》三卷、《鄂公祠说琴录》一卷等。香雪:即徐铸,见前《水龙吟·叶南雪丈属赋并蒂莲,同辛白、香雪》词注。莘伯:见前《水龙吟·叶南雪丈属赋并蒂莲,同辛白、香雪》词注。伯序:汪兆镛(1861—1939),字伯序,号憬吾,自号慵叟,晚号今吾。又称微尚居士、清溪渔隐、雨屋深灯词客等。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陈澧弟子。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辛亥后,侨居澳门。著述丰富,著有《稿本晋会要》五十六卷、《微尚斋诗》二卷、《微尚斋诗续稿》三卷、《雨屋深镫词》一卷、《续稿》一卷、《三编》一卷等。子政:陶邵学(1863—1908),字子政,一字希源,号颐巢。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祖籍会稽陶家堰(今属浙江绍兴市)。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官内阁中书。未几归乡,主讲肇庆星岩书院,与朱启连交往深厚。工书好琴,精通音律。著有《琴律》一卷、《补后汉书刑法食货志》二卷、《颐巢类稿》三卷、《附》一卷等。菊坡精舍:清代广东著名书院。为纪念南宋名相、粤人崔与之(字菊坡)而名。创建于同治六年(1867),设在广州城北的越秀山麓。陈澧担任菊坡精舍第一任山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停办。1908年,校舍与应元书院合并为广东存古学堂。旧址为今广州市第二中学。丙戌:光绪十二年(1886)。旉,汪宗衍跋云:“余藏有梁丈手书小笺云:‘《后汉书·华佗传》:字符化,一名旉。抹丽状元采此属社公刻之。芬、旉双声,与熹、诉同,取字以此云云。’并钤有一名旉朱文长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