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调

前调

酒醉再同绳庵赋,兼简孝达尚书[1]

悲歌无益,恨匣中长剑,神光犹吐[2]。流落非人天所定,只是生来不武。水面孤篷,山头匹马,豪俊何曾俯。功名甚物,笑他刍狗[3]堪伍。

休说堕泪新亭,楚囚相对[4],独见王夷甫[5]。此局千年原未有[6],一错六州铁聚[7]。弹指春残,有人发白,忧国心常苦。得闲且醉,隔帘吹落疏雨。

【校】

①“尚书”,杨辑本作“督部”。

②“笑”,杨辑本作“看”。

【注】

[1]绳庵:见上词注。孝达尚书: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一字香涛,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晚号抱冰老人,谥文襄,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亦称“张南皮”。清流派中坚,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近代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咸丰二年(1852)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进士。历官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多次署理两江总督。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创办广雅书院、两湖书院、经心书院等。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局,筹建芦汉铁路,督办粤汉铁路。著有《张文襄公诗集》四卷、《张文襄公集》五十三卷,《劝学篇》、《书目答问》五卷,附二卷等。

[2]“悲歌”三句:此处抒发了自己被埋没闲置的愤懑之情。参见前《南乡子·赠剑》词注。

[3]刍狗:典出《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又《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古人扎草为狗,用以祭神,祭罢即抛弃,因而用以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此处讽刺追求功名的轻贱之人。

[4]“休说”二句:此谓国家危难之时,应当共同积极面对,而不是像楚囚那样哭泣。新亭:亭名,亦称“劳劳亭”。三国吴始建,晋安帝隆安中丹阳尹司马恢之重建。东晋时为京师名士周顗、王导辈游宴之所。为名胜游览之地,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楚囚:楚国的俘虏。典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借指处境窘迫,只知忧国忧时而不思奋发的人。“堕泪新亭”“楚囚相对”典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事亦见《晋书·王导传》卷六五。后遂用“新亭堕泪”“新亭对泣”“泣下新亭”“新亭举目”“新亭风景”等表示怆怀故国之意、忧国忧时之情。宋文及翁《贺新凉·西湖》词:“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5]王夷甫:即王衍(256—311),字夷甫。西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王戎从弟。曾任中书令、司徒、司空太尉,封武陵侯。自负盛才美貌,善谈名理、妙善玄言,以谈“庄”“老”为趣,所论义理有不安之处,随时更改,时人称“口中雌黄”。精草书。居宰辅之位,周旋诸王间,不念经国,专谋自保,清谈误国。士人景慕仿效,矜高浮诞,遂成风俗。永嘉五年(311),东海王越死,众推衍为元帅,与石勒战,被俘,劝石勒称帝,以图苟活,终被石勒所杀。衍临死曰:“向若不祖尚浮虚,勠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事详见《晋书》卷四三《王戎传》附《王衍传》。此处喻朝廷之误国者。

[6]“此局”句:按: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故词人发出“千年未有”的悲愤感慨。

[7]“一错”句:此处责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铸成大错,无法挽回。错:原指锉刀,此处双关语,借用为错误。语本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绍威虽豁素心,而纪纲无有,渐为梁祖陵制,竭其帑藏以奉之。忽患脚疮,痛不可忍,意其牙军为祟,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成也。’”《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卷二六五:“罗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胡三省注:“错,鑢也,铸为之;又释错为误。罗以杀牙兵之误,取铸错为谕。”后以此典指造成重大错误、失误。典形有“六州错铸”“六州铸铁”“六州聚铁”“铁聚六州”“一错铸六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