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或绝经之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性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一般在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便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由于更年期是性激素在体内发生明显改变的阶段,因此有些人一下子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会出现下列不适症状:月经周期紊乱,忽来忽隐、经量不一,并逐渐减少;情绪急躁,易激动、心慌意乱,思想不集中,喜怒无常;面部潮红,经常出汗、头痛、心悸;血压升高,关节酸痛,体形发胖等。
更年期是每个女性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长度也不一样。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有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女性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女性绝经后,身体的发病率比过去高出好几倍,而且这一时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而引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更年期女性更应给自己更多的关爱,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更年期的一些常识,做好心理准备,乐观坦然、顺利地度过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心理的异常表现
一些对更年期常识了解不多的女性,往往把月经的停止看作是生命快要结束的征兆,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系列更年期症状,常会胡思乱想,产生悲观、忧郁、烦躁不安等情绪。情绪及心理状态的不良会加重更年期症状,而这些症状又反过来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造成恶性循环。医学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女性更年期的这些异常表现主要是脑垂体与卵巢间内分泌失调及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引起的。常见的更年期女性心理异常的表现有:
①焦虑心理反应。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使一些女性顾虑重重,常对外界的一点点刺激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和紧张,精神难以集中。
②悲观的心理反应。一些女性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更年期症状,出现悲观的想法,情绪消沉,容易激动、烦恼。一些人疑病疑癌,担心自己已经衰老,生命似乎走到终点,好日子过完了,失落感特别明显。这些人常喜欢回忆过去一段岁月中不愉快的事件(灰色回忆),经常以泪洗面,思绪零乱。
③个性与行为的改变。一些女性的某些更年期症状比较明显,这些症状影响并改变了她们的个性,并使她们出现感情的不稳定。其表现为多疑、唠叨、自私、急躁,不近人情,无端的心烦意乱,有时过度兴奋,有时则伤感、绝望,常有孤独及抑郁感,看问题及处理问题常很极端,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性欲上可有减退,性功能也会有所失调。
④敏感多疑。有的女性不但对自身的一些变化特别敏感,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而且对其他的事和人也特别敏感,经常无端猜疑,感知觉过敏,见风就是雨,格外关注小道消息和闲言碎语,经常喜欢凭主观臆断把他人的言语和行为盲目地联系在一起等,不但影响了人际关系,还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⑤性心理异常。步入更年期的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社会旧俗的影响,羞于谈性。还有些对性知识和更年期常识不甚了解,误认为更年期的到来就意味着性生活的结束,表现出对性生活的冷淡和厌烦的性心理异常。
⑥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是更年期女性心理异常的极端表现,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并伴有失眠、嫉妒、幻觉、疑病等症状。
⑦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让更年期女性对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失去兴趣,又不想建立新的兴趣。有的人总提不起精神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失去以往那种灵活性,自感记忆力下降,刚说过的话一会儿就不记得了,该做的事忘了做,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干劲低下。
每个女性在上述不良心理状态出现的特点上各不一样,有轻有重,因人而异。
更年期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①生理变化。女性更年期的特征是月经紊乱、从不规则到完全停经,平均年龄在45岁。习惯认为,停经的原因是脑下垂体分泌的性激素减少,使卵巢逐渐萎缩,它所分泌的雌性激素也减少,这时雌激素浓度降低。但到了停经后期,这种状况反馈给脑下垂体,垂体为了维持内分泌的平衡,就又增加了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管舒张与新陈代谢失调,造成女性头痛、晕眩、疲倦、情绪波动、喉部痉挛、失眠、心悸、烦躁不安与性冷淡,以及头部、颈部与上胸涨红、出虚汗,关节疼痛和近似发热等一系列反应。
②心理矛盾与冲突。更年期的许多变化,其实并不全是生理原因造成的。许多症状,如女性产生的一些人格上的变化:敌意、忧郁、自责、感情控制力减低,爱、恨、嫉妒等感情比以前强烈,出现神经质的情绪反常等,也在这个时候达到高峰。这些并不是停经造成的,可能是巧合,也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首先是年龄角色引起的心理困扰。多数女性对停经期是有些思想准备的,但对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则准备不足。首要的是无法接受准备变老的事实。情绪变化最大的女性,往往是把自己的青春偶像化了的人,固守女性的魅力是青春美貌的观念,所以她们不愿意接受成为中老年人的事实,并公开加以反抗,或者用化妆、服饰来掩饰自己。一旦这些不能奏效,她们就会带着许多遗憾进入中老年期,变得忧虑、激动、懊悔、痛苦和悲观。更严重的也是适应力最差、本来就有轻微神经质性格的女性,这时期可能变得精神抑郁,怀疑自己有种种疾病,直到最后真的出现各种精神不良症状。
其次是对中老年期人生角色和课题转变的不适应。发现自己已经进入衰退期后,女性觉得青春易逝、人生短促,进而感到前途渺茫。由于子女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这些母亲面对突然冷清下来的家感到凄凉。过去有干不完的家务,现在家庭出现变化了,空闲也成了难以对付的难题。随着热闹忙碌的家庭忽然变得冷清和空虚,不安情绪也就油然而生。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女性在人生角色的转变中都会如此。凡是只会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如母亲),并演得很好、很出色的人,一旦子女离开,就会极度不安。相反,平时能充当多种角色(如朋友、母亲、同学、同事)的人,其可塑性就比较强,适应性也比较好。另外,平时独立性比较强,有自成体系的兴趣圈子的女性,到了更年期仍能开拓自己的兴趣范围,则烦恼忧虑就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