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可出现连续2年以上,每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吸烟为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临床症状

1.咳嗽:初咳有力,晨起咳多,白天少,睡前常有阵咳,合并肺气肿咳嗽多无力。

2.咳痰:清晨、夜间较多痰,呈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偶有血丝,急性发作并细菌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呈黄稠脓性痰。

3.气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过敏现象而发生喘息,症状加剧或继发感染时,常像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一般不明显,但并发肺气肿后,随着肺气肿程度增加,则呼吸困难逐渐加剧,以中老年人多见。

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呼吸道抗病能力的措施主要是“三锻炼”,即通过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和呼吸锻炼增强体质,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较为适宜的体育锻炼是气功、太极拳、体穴按摩和一些简单的保健操,中老年人根据体力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中老年人的耐寒锻炼可从用冷水擦洗鼻子开始,逐步扩大到用冷水擦洗脸和颈部。呼吸锻炼主要指腹式呼吸的锻炼。

2.戒烟。对于慢支患者来说应该戒烟,戒烟后一般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缓解,甚或痊愈。

3.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寒冷季节,着衣以保暖为度,但也不可穿得太厚实。因为衣服过多不利于耐寒锻炼,而且稍一活动就会出汗,反而容易导致感冒。

4.注意饮食营养。适当摄入一些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豆类、瘦肉、蛋类。病人的饮食应清淡些,不要吃得太咸或太甜,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应少吃。

饮食注意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宜选择有抑制病菌感染的中药材和食材,如杏仁、百合、知母、枇杷叶、桔梗、丹参、川芎、黄芪、梨等。

√宜吃健脾养肺、补肾化痰的中药材和食物,如桑白皮、半夏、金橘、贝母、鱼腥草、百部、核桃、柚子、栗子、猪肺、人参、花生、白果、山药、杏仁、无花果、银耳等。

√长期大量咳痰者,蛋白质消耗较多,宜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如鸡蛋、鸡肉、瘦肉、牛奶、鲫鱼等。

√经常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以确保对维生素C的需要,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适当进食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牛奶、鱼类、豆制品等,有保护呼吸道黏膜的作用。

√寒冷季节应补充一些含热量高的肉类暖性食品以增强御寒能力,可适量进食羊肉、狗肉、生姜等。

√应少量多次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以稀释痰液,有利于排出。

√戒烟,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既可引起支气管的痉挛,增加呼吸道阻力,还会致癌。

×忌吃油腥黏糯、助湿生痰的食物,如肥肉、香肠、糯米等。

×食物不可太咸,忌油炸、肥肉等易生痰的食物,忌食难消化的食物。

穴位保健

选用穴位:肺俞、膏肓、定喘、胆俞、膈俞、大椎、天突、膻中。

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穴: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定喘穴: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胆俞穴: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穴: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椎穴: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天突穴: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穴: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准备工具:艾柱、蒜、打火机、热毛巾。

艾灸方法

1.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1~0.3厘米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或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厘米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

2.用热毛巾擦拭肺俞、膏肓、定喘、胆俞、膈俞、大椎、天突、膻中等穴位。

3. 每次取2~4穴,将蒜片或蒜泥置于以上穴位,上方悬艾柱施灸,每次可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每日2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2日。外感咳嗽加风池、合谷、列缺;肝火咳嗽加阳陵泉、行间、尺泽;脾虚咳嗽加中脘、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脾俞;阴虚咳嗽加太溪、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