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是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此病多发于青壮年,16~40岁之间多发,以脑力劳动者、学生多见。此病多是因生活不规律,过分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部分患者是因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颅脑创伤和躯体疾病的发病造成神经系统受损,还有的是由于情感的创伤导致负面情绪增加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
临床症状
1.衰弱症状:神疲乏力、困倦嗜睡,不能用脑或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下降。
2.兴奋症状:容易兴奋,尤其是在看书报或电视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
3.情绪症状:容易烦恼和激惹,1/4的患者还有焦虑、紧张情绪。
4.紧张性疼痛:常由情绪紧张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有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僵硬酸痛。
5.睡眠障碍:入睡困难、辗转难眠或睡眠很浅、多梦、易惊醒等。
6.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昏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预防措施
1.精神疏导。精神调摄是治疗神经衰弱的重要措施。患者通过有意识地坚持锻炼,加强自我认识,使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心胸开朗,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想得开、放得下的乐观豁达态度,以解除思想顾虑,减轻精神负担。提高适应现实生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2.合理安排生活。生活起居有规律,对调节大脑神经有好处。平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以消除紧张和疲劳情绪。
3.参加运动。适当参加劳动锻炼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病情的好转,如每天坚持慢跑、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数日之后,可使本病明显好转。
4.笑口常开。保持愉快心境,笑口常开,可使面肌得到运动、全身肌肉放松,并可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5.饮食调养。平时多吃含锌、铜的食物,如牡蛎、鲱鱼、水生贝壳类。还应多进食瘦肉、动物肝肾、鱼虾、奶类、豆制品以及苹果、核桃、花生、栗子、桑葚、龙眼肉、葵花子、玉米等。饮食宜清淡,夜间饮食量不可过饱,并忌浓茶、咖啡、烟酒。
6.冷水淋浴。患者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进行冷水浴。初期先用冷水擦身,逐步过渡到用冷水淋浴,每次半分钟至1分钟;也可进行早泳锻炼,长期坚持,能强壮神经系统,增强体质。
饮食注意
√适当地为大脑补充营养,使大脑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可选择养血益精、补脑健脑的药、食材,如核桃仁、枸杞子、桂圆、何首乌、猪脑、鱼头等。
√选择富含脂类的食物,如动物心肝、瘦肉、羊肉、牛肉、蛋黄、核桃、黄油、大豆、玉米、花生、芝麻油等,为身体补充蛋白质和糖分。
√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可选择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葵花子、牛奶等药、食材。
√饮食宜清淡,并做到营养均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营养障碍时也会出现神经衰弱等一些症状,因此要多食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如坚果类、豆类、贝类、鱼类、虾、奶类、蛋类、动物脑等。
×应减少茶和咖啡的摄入,尤其在睡前要绝对禁止,因为这些食物会影响睡眠质量。
×忌食辛辣食物,忌油炸食品,忌烟酒。忌吃肥腻、难消化的食物,如烤鸭、香肠、肥肉等。
穴位保健
选穴取位:神门、心俞、内关、太溪、百会、太冲、行间、三阴交、命门、脾俞。
神门穴: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心俞穴: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关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太溪穴: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百会穴:头部,头顶正中心,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处。
太冲穴:足背侧,第1、第2趾骨连接部位中。
行间穴:足背侧,当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命门穴: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脾俞穴: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准备工具:艾条、打火机、热毛巾。
艾灸方法
1.患者取坐位,将神门、心俞、内关、太溪、百会等穴位充分暴露后,用热毛巾擦拭清洁。
2.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神门、心俞、内关、太溪、百会等穴位施灸,每次选2或3穴。先反复测度距离,至患者感觉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3厘米)。以患者觉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每穴施灸15分钟。肝气郁结者加灸太冲穴和行间穴;肾虚加灸三阴交及命门穴;心脾两虚加心俞穴和脾俞穴。
3.用热毛巾擦拭熏灸穴位。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