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据首位。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十分常见,男性多于女性,而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经常进食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高盐饮食、胃酸分泌过少以及胆汁反流等,都是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
临床症状
1.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上腹疼痛,疼痛多数无规律、腹胀、嗳气等。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2.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其在进食后更明显,伴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3.慢性糜烂性胃炎:起病往往较急且重,可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呕血、黑便,甚至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患者常伴有贫血症状。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急性胃炎。患有急性胃炎者应积极治疗,且应尽量彻底治愈,以防其向慢性胃炎转化。
2.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平时应少食或不食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饮烈性白酒或长期饮酒,不空腹饮酒,不抽烟,少喝浓茶、咖啡,饮食冷热适度,避免过饱过饥,做到饮食定时、定量,这些均是中老年人平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饮食营养丰富。中老年人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年轻人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故其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避免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缺乏。
饮食注意
√细嚼慢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健胃、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食物,如糯米、西谷米、大枣、饴糖、菱角、山药、扁豆、花生、番薯、牛肉、牛肚、羊肉、羊肚、狗肉、鸡肉、兔肉、黄鳝、蚶、鲫鱼、大麦、樱桃、香菇、猴头菇等。
×忌服浓茶、浓咖啡,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
穴位保健
取穴:中脘、内关、外关、手三里、足三里。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按摩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其余三指弯曲握拳,两指指尖放于中脘穴上,以环形按揉2分钟,力度适中。
2.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双手伸直,医者将两手中指和大拇指分别放在患者左右手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1~2分钟。
3.患者取仰卧位,掌心朝下,医者将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放于患者双手肘关节外侧手三里穴处揉按3分钟。
4.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伸出双手大拇指指尖放于患者下肢双侧足三里穴上,双手其余四指附于患者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压揉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