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有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粪便量减少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两种以上时,即为便秘。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因为燥热内结,或气滞不行,或气虚传送无力,或血虚肠道干涩,以及阴寒凝结等。而西医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包括疾病、药物、精神以及饮食等因素。

临床症状

1.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或每周<3次,间隔时间延长);或时间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但排出不畅。

2.全身症状:患者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老年人以慢性功能性便秘为多,平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这样就不容易便秘。最好每日晨起后定时排便,这样有助于排去前一天的宿便积粪,有利于身体健康。

2.常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纤维素可以刺激大肠蠕动,对维持正常排便有重要作用。故此,中老年人的食谱中,既要营养丰富,亦要含有足够的纤维素,每日应进食含10克左右的纤维素食物。含有纤维素的食物主要有新鲜蔬菜水果、粗制粉面、粗制大米、玉米面等。

3.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活动可加强结肠的集团运动,有助于预防便秘。中老年人可常打太极拳,练习中华养生气功,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有目的地锻炼腹肌、肛提肌、膈肌等的肌力,如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晨起反复进行深呼吸等。

4.勿滥服通便泻药。通便泻药可使结肠过度排空、结肠运动紊乱,降低便意形成的敏感度,易使某些一时性的便秘形成真正的便秘。故此,中老年人的某些急性便秘或一时性便秘,一般只使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即可,或使用通便药物,但得通则止,不可继续滥用,应养成自然排便的习惯。

饮食保健

√应选择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常吃含粗纤维丰富的各种蔬菜水果,如番薯、芝麻、南瓜、芋头、香蕉、桑葚、杨梅、甘蔗、松子仁、柏子仁、胡桃、韭菜、苋菜、马铃薯、慈姑、空心菜、落葵、茼蒿、青菜、甜菜等。

√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土豆、香蕉、菠菜、豆奶等。

穴位保健

取穴:支沟、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

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上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足三里穴下3寸处。

按摩方法

1.患者取坐位,掌心朝下,医者伸出双手大拇指指尖放于患者两侧前臂背侧的支沟穴上,微用力按压,以局部感到胀痛为宜,每次按压5分钟,每天3次。

2.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伸出双手大拇指指尖放于患者左右下肢足三里穴上,双手其余四指附于患者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压揉3分钟。

3.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伸出双手大拇指指尖放于患者左右下肢上巨虚穴上,微用力压揉,以局部有酸胀痛为宜。

4. 取仰卧,医者伸出双手大拇指指尖放于患者左右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上,微用力压揉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