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致使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分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和猝死型冠心病四种类型。冠心病是多种疾病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生活方式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人在精神紧张或激动、发怒时容易导致冠心病;肥胖者容易患冠心病;吸烟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临床症状

1.胸痛:疼痛的部位主要在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

2.诱发因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亦可诱发。

3.缓解方式:疼痛持续3~5钟后会逐渐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应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少吃多餐,不宜过饱,以低脂低盐饮食为主,限制摄入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对虾、鱼子、奶油、巧克力、腊肠等;饮酒可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应加以控制;少吃精制糖(纯糖、甜点心、果子酱、蜜饯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避免饱食,尤其是在运动和感受冷空气之后不宜吃得过饱;进食速度也不宜过快;进餐前应休息好,饭后应休息30~40分钟,最忌饭后立刻活动。

2.戒烟。吸烟可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明显增加,还可促使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氧耗量,诱发心绞痛发作,使心肌梗死发病率和冠心病猝死率明显增加,所以应尽早彻底戒烟。

3.坚持锻炼。通过锻炼,人体的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加强,有利于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血液循环量加大,这样就可以充分保障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降低血脂含量并可防止体重增加。锻炼时应注意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4.治疗相关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肾病综合征等与冠心病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就要积极治疗这些相关疾病。

5.定期检查。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心率、心律、心电图,必要时做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以便及早发现病情。

6.保持情绪稳定。平日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回避不愉快的人和事,尽可能从不高兴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不少冠心病患者猝死就发生在生气、争吵等精神过度紧张中,应引以为戒。

7.避免过冷过热。夏天尽量少吹冷气,冷气可以突然引起心绞痛。洗澡宜用温水,避免用过热过冷的水,过热使心率加快,过冷使血压升高,对心脏均不利;避免吃过热过冷的食物,如热汤、冰淇淋等。

饮食注意

√冠心病患者宜选择具有扩张冠脉血管作用的中药材和食材,如玉竹、牛膝、天麻、香附、西洋参、红花、菊花、山楂、大枣、洋葱、猪心等。

√宜选择具有促进血液运行,预防血栓作用的中药材和食材,如丹参、红花、三七、当归、延胡索、益母草、香附、郁金、枸杞子、海鱼、木耳、蒜等。

√多吃含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脱脂牛奶、豆制品、芝麻、山药等。

√多吃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等。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宜少。

×忌吃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螃蟹、肥肉、蛋黄等,否则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忌喝浓茶、咖啡,少食油腻及富含、糖类的食物。

×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穴位保健

取穴:大椎、心俞、神堂、巨阙、膻中、气海、关元、内关、足三里。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堂穴: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穴:位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按摩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用力按揉1~2分钟。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将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紧放于心俞穴(左右)上点揉3分钟。神堂穴用同样的手法操作。

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指腹放于膻中穴上,按揉1~2分钟。

4.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将食指、中指并拢,放于上腹部巨阙穴上,点揉3分钟。

5.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将食指、中指并拢,放于下腹部气海穴上,轻揉5分钟。关元穴用同样的手法操作。

6.患者取仰卧位,掌心朝上,医者伸出双手大拇指放于患者两侧前臂正中的内关穴上,双手其余四指半握附于手臂上,揉按3~5分钟,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宜。

7.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伸出双手大拇指指尖,放于患者下肢双侧足三里穴上,双手其余四指附于患者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压揉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