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Lamotrigine)

拉莫三嗪(Lamotrigine)

【药理作用】

拉莫三嗪是一种封闭电压应用依从性的钠离子高能道阻滞药。在培养的神经细胞中,它产生一种应用和电压依从性阻滞持续的反复放电,同时抑制病理性谷氨酸释放(这种氨基酸对癫发作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抑制谷氨酸诱发的动作电位的爆发。拉莫三嗪在肠道内迅速而完全地被吸收,没有明显的首关代谢。口服给药后在2.5h达到血浆峰浓度,进食后的达峰时间稍延迟,但吸收的程度不受影响。曾有急性摄入超过最大治疗剂量10~20倍的报道。

【诊断要点】

●明确的用药史。

●临床表现:过量症状和体征包括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头晕、嗜睡、头痛和呕吐,甚至昏迷。

●实验室检查:该药理化鉴别试验阳性。

【急救措施】

●停药。

●催吐或洗胃。

●对症、支持疗法。

【特别提示】

●注意事项

①曾有皮肤不良反应的报道,大多数皮疹是轻微的和自限性的。但是,曾罕见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皮疹,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毒性上皮坏死溶解(TEN)的报道。如果儿童出现皮疹和发热症状应该考虑有药物反应的可能性。

②当与其他抗癫药合用时,突然停用本品可引起癫反弹发作。罕见伴癫持续快速、进行性疾病,如骨骼肌溶解、多器官失调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③拉莫三嗪是弱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药,因而长期治疗时就有可能干扰叶酸的代谢。

④肾衰竭病人应慎用。严重肝功能受损病人(Child-Pugh C级),初始和维持剂量应减少75%。

⑤严重肝功能受损病人应谨慎用药。

⑥老年人拉莫三嗪的药动学与年轻人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不需要对推荐方案进行剂量调整。

●药物相互作用

①诱导肝药物代谢酶的抗癫药(例如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扑痫酮)会增强拉莫三嗪的代谢,而需增加使用剂量。

②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竞争肝药物代谢酶,可降低拉莫三嗪的代谢,拉莫三嗪的平均半衰期增加近2倍。

③正在服用卡马西平的病人,服用拉莫三嗪之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报道,包括头痛、恶心、视物模糊、头晕、复视和共济失调。

(齐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