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
(Radix Euphorbia jolkinii Boiss/Fischer Euphorbia Root)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狼毒干燥饮片的水和醇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肺癌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狼毒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霍乱弧菌等多种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瑞香狼毒中的提取物狼毒苷能抑制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抗结核作用:有人用Kirchuner甲种液体培养基测定狼毒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的抗菌作用,初步确定,在1/1000的浓度即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在高浓度的培养液中菌体形态有显著变异。在最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结核杆菌生长反比对照组旺盛,提示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剂量。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瑞香素可显著降低小鼠脾和胸腺重量,并与剂量明显相关。剂量为50~100mg/kg时,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凝集素滴度和溶血素(HC)值。对小鼠脾细胞抗体形成有影响。并显著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毒性:瑞香狼毒水溶性和挥发物的LD50分别为7.5~12.5g/kg、125~300g/kg,提示狼毒毒性及不良反应不大。
狼毒大戟水、醇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腹腔给药的LD50分别为275.9g/kg和171.96g/kg。灌胃给药,水提物与醇提物LD50分别为803g/kg和172g/kg。
【诊断要点】
●确切的服药史,具体中毒原因可见于:
(1)用狼毒粉外敷或狼毒浆汁涂抹皮肤黏膜、伤口,用量过大或面积过大,时间过长。
(2)误食或过量服用该药引起中毒。
(3)也有的以狼毒、芫花、细辛、牙皂置阴道内引产中毒者。
●临床表现
(1)内服中毒:早期刺激口腔黏膜,咽喉肿痛,并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血压下降、头晕头痛、疲乏无力。严重者精神失常,出现眩晕、举步不稳、狂躁、痉挛等,可因休克死亡。极少数有肝、肾损伤和白细胞减少。
(2)有人报道因服用狼毒汁蘸的黑枣10个。相当于鲜狼毒50g,5个月后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头晕不适、皮肤苍白,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
(3)用此药引产中毒可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间歇性预激症候群。
(4)狼毒或狼毒浆汁外用,可刺激皮肤黏膜,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
●实验室检查:酚性物质和植物甾醇理化鉴别试验阳性。
毒物分析:取药材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24h,滤过。①检测酚性物质:取滤液2ml,加三氯化铁乙醇试液2滴,月腺大戟显深蓝色,狼毒大戟显暗绿色;②检测植物甾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1ml溶解,将溶液置试管中,沿管壁加浓硫酸1ml,两液界面均出现紫红色环。
【急救措施】
●现代解救措施
(1)洗胃、催吐:服药未超过6h者,可用1∶2 000~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然后内服药用炭、饮浓茶或通用解毒药。
(2)补液排毒:予以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并加入维生素C;吐泻严重者,加大补液,并积极检查电解质、酸碱度,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对症治疗:剧烈腹泻者,予以鞣酸蛋白1~2g,蒙脱石散(思密达)3g或黄连素300mg口服止泻;烦躁不安者,可予以地西泮2.5~5.0mg镇静;皮肤瘙痒、红肿者,可予以氟轻松软膏、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等外用抗过敏止痒;皮肤起水疱者,小心护理,避免破坏感染。
(4)对于中毒而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ARDS、预激症候群等者,在解毒的同时,可分别按并发症处理。
●传统解救措施
(1)杏仁(捣碎)9g,或白蔹6g,煎汤频服。
(2)板蓝根30g,黑豆50g,加500ml水煎至200ml,一次内服,可解毒。
(3)甘草9g,绿豆15g,干姜9g,水煎频服。
(4)皮肤瘙痒,红肿,水疱破裂者,可用黄连、黄柏或芙蓉叶等制成软膏,外抹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特别提示】
●醋狼毒可内服,3~8g煎汤内服或入丸、散。生狼毒可外用:磨汁涂搽,熬膏外敷或研末调敷适量。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形体壮实,突发咳嗽剧烈者、水肿实证者方可使用。体弱及孕妇忌服。
●本品畏密陀僧、食醋。
●《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
●生狼毒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使用须凭医生签名正式处方。
●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狼毒”有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其中大戟科的“狼毒”使用地区尤广,而《本草》所载狼毒,多系瑞香科瑞香狼毒。药材来源不同,所含化学成分不同,药理作用亦有别,故临床运用时,应区别对待。
●部分病人用狼毒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略有下降,应用维生素B4或维生素B6后均恢复正常。
绵马贯众中毒要揽

(续 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