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甘遂

(Radix Kansui/Gansui Root)

【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甘遂为峻下逐水药。动物实验有明显的泻下作用。生甘遂泻下作用较强,毒性亦较大,58只小鼠服药后有11只死亡,炙甘遂则无死亡。

●抗生育作用:本品是妊娠禁忌药,妊娠豚鼠腹腔内注射10~13mg/kg,有肯定的引产作用。1980年以来用于临床妊娠中期引产取得很好的疗效,是由于药物进入胎儿和母体循环。胎儿可由无中毒致死,诱发子宫收缩动产与流产。

●其他作用:甘遂煎剂对人体及实验动物均无利尿作用。小剂量甘遂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反而抑制。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甘遂50%乙醇浸出液,LD50为(18.459± 0.369)g/kg。也有人以改进的寇氏法计算进行的LD50测定为(346.1± 28.64)mg/kg。在家兔的毒性实验中,以30mg/kg做腹腔内注射,未发现腹腔内局灶性出血和坏死,心、肝、肾亦未见异常。

甘遂含γ-大戟甾醇,大戟二烯醇,α-大戟甾醇,20-去氧巨大戟萜醇的衍生物(Ⅰ)(Ⅱ),巨大戟萜醇的衍生物(Ⅲ)等,上述成分均有毒性。其毒理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的作用,其所含的树脂具有巴豆毒样的作用,毒性强烈,可刺激消化道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反应,并促其蠕动引起腹泻。并有凝集、溶解红细胞,麻醉呼吸和运动中枢的作用。

【诊断要点】

●确切的服药史,具体中毒原因可见于:

(1)超量:中毒剂量为9~15g,但入丸散时,每次宜0.5~1g,不可随意加大剂量,中毒潜伏期30min~2h。

(2)配伍不当。甘遂与甘草属于中药配伍禁忌,属于“十八反”之一。

(3)炮制品不合格。

●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轻度中毒者,恶心、腹痛、腹泻,水样大便及里急后重;严重者,可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剧烈呕吐,甚至头晕、血压下降,脱水、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发绀等。

(2)过敏反应:有报道炮制甘遂时,因通风不良可致接触性皮炎。患者出现面部轻微瘙痒感,并逐渐加重。查体可见面部及手臂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斑丘疹,多数散在,部分密集成片,高出皮肤,暗红色,且中度红肿。自觉触之有麻木感。

●实验室检查:植物甾醇理化鉴别试验阳性。

毒物分析:取药材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24h,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加醋酐1ml溶解,将溶液置试管中,沿管壁加浓硫酸1ml,两液界面出现紫红色环。

【急救措施】

●现代解救措施

(1)洗胃、催吐。服药后4~6h内,无呕吐或呕吐不严重者,可反复洗胃、催吐,减少毒物吸收,并服鸡蛋清或药用炭,保护胃肠黏膜并吸附药物。

(2)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脱水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酸中毒者,适当补充碱性药物,如同时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3)对症处理。恶心、呕吐、腹痛甚者,可肌内注射盐酸甲氧氯普安注射液(胃复安)、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或山莨菪碱等止吐、解除胃痉挛的药物;血压下降者,补液的同时,加用升压药;腹泻严重者,可内服鞣酸蛋白1~2g/次;腹痛严重者,可肌内注射阿托品注射液0.5~1mg,必要时重复使用,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传统解救措施

(1)绿豆30g,黑豆30g,黄连6g,煎汤内服,可解毒。

(2)腹泻不止者,予以人参9g,葛根10g,黄连5g,煎汤内服。

【特别提示】

●临床常使用炮制品,入散剂或装胶囊内服,0.5~1.5g;入汤剂,不宜>4g。外用,研末调敷肚脐及丹田。

●正确选用炮制品。生甘遂泻下作用峻烈,毒性较大,一般主张外用,内服散剂必须炮制品。水煎剂或经提取乙醇浸膏后的残渣无泻下作用,提示临床以泻下为目的时,应考虑外用生甘遂。甘遂炮制方法多达20余种,现在多用醋制品。

●内服,为减少甘遂对胃的刺激,可以将药末装胶囊或用枣泥包裹后服用。

●对气虚、阴伤、体虚、脾胃衰弱者,中病即止;孕妇忌服。

●甘遂与甘草相伍应用属于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之列。古代医学认为二者不能配伍应用。近年来一些学者进行过动物实验,但实质问题仍未清楚。不过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人用2g/kg的甘遂煎剂豚鼠实验,没有异常反应,但加服6.5g/kg的甘草煎剂时,则部分动物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痉挛抽搐,个别死亡。因此二者不可配伍。二是用动物实验证明甘遂与甘草相伍,当甘草的用量等于或小于甘遂没有反作用,当甘草用量大于甘遂则有相反的作用。三是有人通过55例临床观察,提出甘遂、大戟、芫花、甘草不但可以同用,而且奏效快、疗效强。总之,该药是有毒之品,在目前尚未搞清实质问题之前,仍遵循药典规范和配伍禁忌。即使甘遂甘草相伍应用,一定要辨证准确,根据病人体质而定,中病即止。

(毛 敏 尹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