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Digoxin)

地高辛(Digoxin)

(别名:狄戈辛,强心素,异羟洋地黄毒苷)

【药理作用】

治疗量时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速度,使房室和窦房结传导速率减慢,增加心室敏感性。

口服吸收约75%,吸收后广泛分布到各组织,部分经胆道吸收入血,形成肝-肠循环。蛋白结合率低,为20%~25%。口服0.5~2h起效,2~6h作用达高峰,持续作用6h。治疗血药浓度0.5~2.0ng/ml。半衰期为32~48h。在体内转化代谢很少,主要以原形由肾排泄,尿中排出量为用量的50%~70%。

刺激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引起消化道症状;心脏毒性与抑制Na、K-ATP酶有关,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与其脂溶性有关。

【诊断要点】

●确切的服药史。

●临床表现

①常见的反应包括: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可能中毒)。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电解质失调)、异常的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可能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用本品除可转变为窦性心律外,若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则为本品药物中毒。

②少见的反应包括:视物模糊或“黄视”(中毒症状)、腹泻(电解质平衡失调)、精神抑郁或错乱。

③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皮疹、荨麻疹(过敏反应)。

④洋地黄中毒表现中心律失常最重要,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或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分离。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致死的原因为心室颤动。儿童心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心律失常比成人少见。新生儿可有P-R间期延长。

⑤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失眠、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癫样发作等。

●实验室诊断:该药理化鉴别试验阳性。地高辛中毒浓度为>2.0 ng/ml,致死量10~20mg。

【急救措施】

●立即停用地高辛药物,轻症停药观察可逐渐缓解。

●补钾:口服氯化钾1~1.5g,3~4/d,或15%氯化钾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总量2~3g,至症状消失。对合并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及血钾高于5.0mmol/L者最好不用。

●对症治疗

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无症状不需治疗。如出现心排血量不足表现,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1次0.5~1mg,静脉给药,可每1~2h1次,最大量2mg。异丙肾上腺素,0.5~1mg加在5%葡萄糖溶液200~500ml内缓慢静脉滴注。无效时重症患者可慎重考虑临时起搏。室上性心动过速,血清钾不高,补钾治疗:首选口服氯化钾5g,半小时内服完,如仍未恢复窦性心律,2h后再给予2.5g,静脉滴注氯化钾,1.5~2g加在5%葡萄糖溶液500ml内,2h滴完,同时心电监测,以避免出现高血钾。

②血清钾高或不能应用氯化钾者:利多卡因,首次负荷量1~1.5 mg/kg,静脉注射2~3min,必要时每5min重复1~2次,总量不超过300mg,之后静脉滴注,1~4mg/min。普萘洛尔,静脉注射1~3mg,每分钟1mg速度,必要时2min可重复1次,以后4h1次。苯妥英钠:口服100~300mg,1次或分2~3次服;静脉注射100mg静脉缓慢推注2~3min,以后根据需要每10~15min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500mg。

③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直流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可考虑药物终止室速发作,如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

终止室速发作

胺碘酮:静脉应用的用法为3mg/kg,10min内静脉注射完,若无效以后10~15min可重复静脉注射1.5~3mg/kg,直至9mg/kg。在应用负荷量后即可给维持量,从1.0~1.5mg/min开始,以后根据病情每6~12h以0.5mg/min的步距逐渐减量。第1天的总静脉用量可在1200~1500mg。静脉维持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4d。短期应用对窦房结和Q-T间期几乎没有作用。宜选用较大静脉给药,最好建立中心静脉途径。口服:400~600mg/d,分2~3次口服,1~2周后改为200~400 mg/d维持。部分患者可减至200mg/d,每周5d或更小剂量维持。

利多卡因:用法,首次负荷量1~1.5mg/kg,静脉注射2~3min,必要时每5min重复1~2次,总量不超过300mg,之后静脉滴注,1~4 mg/min。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或肾功能障碍时应用减少用量,0.5~1mg/min。

普罗帕酮:对心功能正常者可试用普罗帕酮。静脉注射1~1.5 mg/kg,静脉注射5min,必要时15min后再重复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80mg,以后每min 0.5~1mg静脉滴注。

预防室速的发作

胺碘酮:是目前预防室速发作最有效和应用最普遍的药。负荷期:可分为快速负荷和缓慢负荷。快速负荷一般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配合静脉用药,在4~5d完成。第1天总量(静脉加口服)可用至2 000mg,以后根据病情逐日递减。缓慢负荷一般用于不十分危重的病人,可采取0.2g,3/d,7~10d,继以0.2g,3/d,7~10d,以后用维持量。胺碘酮的负荷量期要严密观察,每2~3d要复查心电图,大剂量负荷应住院进行。维持量期:0.2~0.3g每日1次,不要超过0.4g/d。

美西律:可从150mg每隔8h开始,最大剂量可用至1 000mg/d。

索他洛尔:从40mg每日2次开始,逐渐加量至80~160mg每日2次。为了防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用药时应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低镁血症,肾功能不全时应适当调整剂量。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初期,建议开始用药时应住院观察。室颤,低能量(100J)复律,可考虑静脉给硫酸美。

●大量口服中毒者,先催吐、洗胃,口服考来烯胺(又称消胆胺)1.0~1.5g,4/d,或药用炭及泻药,必要时血液净化治疗。

●特异性抗体治疗:一般应用于口服达致死量,严重心律失常,血钾高于5mmol/L。

●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特别提示】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①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药如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而致洋地黄中毒。

②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土与果胶、考来烯胺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或新霉素同用时,可抑制洋地黄强心苷吸收而导致强心苷作用减弱。

③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铵、萝芙木碱、氯琥珀胆碱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④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洋地黄化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药与本品同用时常须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

⑤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与本品同用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而发生严重心动过缓,但并不排除普萘洛尔用于洋地黄所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或单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室率的室上性快速心律。

⑥与奎尼丁同用,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甚至达到中毒浓度,因此需监测本品血药浓度和按需要调整剂量。

⑦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同用,可以提高本品的血药浓度,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⑧螺内酯可延长本品半衰期,需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随查本品的血药浓度。

⑨卡托普利、胺碘酮亦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

⑩吲哚美辛可减少本品的肾清除,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洋地黄中毒危险,需监测血药浓度及心电图。

与肝素同用,由于本品可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需调整肝素用量。

洋地黄化时静脉用硫酸镁应极端谨慎,尤其是也静脉注射钙盐时,可发生心脏传导变化和阻滞。

红霉素由于改变胃肠道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胃肠道吸收。

●注意事项

①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剂量须渐减。

②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

③地高辛中毒浓度为>2.0ng/ml,给予负荷剂量之前,需了解患者在2周之前是否服用任何洋地黄制剂,如有洋地黄残余作用需减少地高辛所用剂量,以免中毒。

④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分布容积减小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对本品耐受低,须用较小剂量。

⑤透析不能从体内迅速去除本品。

⑥在本品引起的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补钾是危险的。

⑦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心电图、血压、心率及心律、心功能监测、血电解质(尤其钾.钙和镁)、肾功能、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做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

●下列情况应禁用:①任何强心苷制剂的中毒;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③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若伴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④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

●下列情况应慎用:①低钾血症;②不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③高钙血症;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⑤缺血性心脏病;⑥急性心肌梗死;⑦心肌炎;⑧肾功能损害(洋地黄毒苷可例外)。

毒毛花苷K注射液中毒要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