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
(Folium et Radix Photiniae/Chinese Photinia Leaf or Root)
【药理作用】
●强心作用:3.7%的叶煎剂对离体蛙心,100%煎剂经淋巴囊给药,对在体蛙心,或75%煎剂10ml静脉注射,对在体兔心均有兴奋作用。
●地西泮样作用:熊果酸能明显降低大鼠的正常体温,减少小鼠活动,协同戊巴比妥的睡眠作用和对抗戊四唑的惊厥作用。
●抑菌作用:体外实验,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熊果酸尚具有抗炎及抗癌作用;100%石楠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灭钉螺。
●毒性:本品所含野樱苷等氰苷类,经水解后生成氢氰酸。进入体内的氰化物可解离出氰根离子(CN-),迅速发挥毒性,是氰化物中作用最快、毒性最强的部分。CN-进入体内,能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使细胞丧失对氧的利用能力,从而引起“细胞窒息”或“细胞内窒息”,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也随之停止、结构损害,最终导致细胞死亡。CN-还可使含有巯基或硫的酶失活,使其毒性更为加强。
在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耐受性最小,是氰化氢及其氰化物最主要的毒作用靶器官。
【诊断要点】
●确切的服药史,具体中毒原因可见于:
(1)超量:一次配入祛风湿方剂中用量过大,或者长期服用含石楠叶的方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2)品种混乱,临床运用不当。
(3)配伍不当:和雷公藤、丁公藤等有毒中药一起大量、长期使用;和大量杏仁、桃仁、白果等含氰氢苷类的药物配伍。
●临床表现
(1)氰化物中毒时,最先表现为大脑皮质的抑制,其次为基底核、视丘下部及中脑,严重时波及脑干,酷似暂时性大脑截除。临床表现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①前驱期:吸入者可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出气带杏仁气味;口服者有口腔、咽喉灼热感,流涎、呕吐,呕出物有杏仁气味。并有头痛、头晕、胸闷、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心悸、脉管炎,心率加快、皮肤及黏膜呈鲜红色。
②呼吸困难期:呼吸困难十分明显,有胸部压迫感,伴视力及听力下降。出现意识蒙眬、瞳孔散大、冷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表现。
③痉挛期:意识丧失,全身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呼吸减慢、血压下降、各种反射均消失,但皮肤黏膜保持鲜红色。
④麻痹期:此期为极期或终末状态。全身肌肉松弛、脉搏弱而不规则、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而死亡。
(2)本品中毒,轻者可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脉数,四肢无力,烦躁等;严重者,可表现出氰化物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氰苷理化鉴别试验阳性。
毒物分析: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滴加三氯醋酸试剂1~2滴,加热至100℃始显浅红色,渐变为淡紫色。
【急救措施】
●现代解救措施:可参照氰化物中毒方法处理。
(1)立即停用石楠及含石楠的复方;轻症停药观察可逐渐缓解。
(2)洗胃、催吐、导泻。用1∶2 000~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大量清水或3%过氧化氢充分洗胃、催吐,然后服用硫代硫酸钠2g或用5%硫代硫酸钠洗胃,并置留100ml在胃中,使与胃肠道里的氢氰酸结合成无毒的硫氰酸化合物,亦可15min口服1匙硫酸亚铁溶液。洗胃后服蛋清护胃,重度中毒患者用硫酸镁导泻。
(3)静脉补充液体,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予1/5张维持液加维生素C 2~3g静脉滴注,同时予呋塞米0.5mg/kg静脉注射,以加速毒素排泄。
(4)使用解毒药。表现出氰化物中毒症状者,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2支压碎于纱布中),保留15~30s,2min后可再次吸入1支,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可反复使用,但总量不超过6支。随后用3%亚硝酸钠10ml静注,再以同一针头注入25%~50%硫代硫酸钠25~50ml。必要时1h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或用4-二甲氨基苯酚(4-DMAP)2ml肌内注射。
(5)对症处理。呼吸、心搏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术,复苏后即予氧气吸入。
●
传统解救措施
(1)取杏树皮100g,剥去外部粗皮,留内层纤维部分,加水500ml,煮沸20min去渣取汁,放温灌服,可助解毒。
(2)取鲜萝卜1.5~2kg,洗净捣烂,取汁内服,可解氰化物中毒。
【特别提示】
●本品内服:4.5~9g,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还可研末撒患者或吹鼻。
●石楠为辛散之品,阴虚火旺者忌服
●石楠叶、石南藤、南藤(丁公藤)是三种来源、功效、主治不同的中药,临床使用应该区别对待。
●CN-与Fe2+的亲和力甚低,而血红蛋白所含的铁皆为Fe2+,不能与CN-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故CN-虽能大量进入红细胞,却并不妨碍其携氧功能。但在氰化物中毒时,由于全身组织细胞在CN-的毒性作用下丧失了利用氧的能力,血氧消耗量甚少,故静脉血仍可保持很高的含氧量,为鲜红色,皮肤黏膜也可呈鲜红色。
夹竹桃中毒要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