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H 临床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

附录H 临床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

药物治疗量(therapeutic dose)

又称常用量(usual dose)或推荐剂量(recommended dose),指临床上可对大多数患者应用的既可获得良好疗效而又较安全的剂量。

药物极量(limit dose)

某些作用强烈、毒性较大的药物有极量的概念,即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大治疗量。

药物过量(over dose)

超过极量或最大治疗量的剂量。广义的药物过量既包含用量过大,还应包含给药速度过快或血药浓度过高。

药物中毒量(toxic does)

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首关效应(first past effect)

是指药物从消化道吸收后未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即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的效应。首关效应主要发生在肝,也可以发生在胃肠道黏膜或肺部。

消除半衰期(t/

代表最高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影响消除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人体内负责代谢药物的肝药酶系统活性。

分布半衰期(t1

符合二室模型的药物,中央室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双相

药物的双指数衰减曲线包括α相(分布相)和β相(消除相)。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假设在药物完全均匀分布的条件下,体内全部药物按其在血浆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它并不真正反映任何一种体液的容积或一个生理空间,但能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成分的结合程度。(Vd≈5L表示药物大部分分布于血浆;Vd≈10~20L表示药物分布于全身体液;Vd>40L表示药物分布于组织器官;Vd>100L表示药物集中分布至某个组织器官或大范围组织内。Vd越小,药物排泄越快,在体内存留时间越短,反之亦然。)

AUC(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

即:药-时曲线下面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血药浓度或体液中药物浓度为纵坐标做出曲线,用数学方法求算出曲线下的面积,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常用单位为μg/(h·ml)

Tmax:

即:达峰时间。是指单次给药后达到血药峰浓度所需时间。

Cmax:

即:血药峰浓度。是指药物吸收后血药浓度达到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