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廊政办字〔2018〕72号 2018年6月29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
为全面加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工作,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冀政办字〔2018〕78号)精神,结合我市震情形势和工作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2018年防震减灾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工作思路,坚持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工作方向,坚持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主动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努力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一是各地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周密部署,加强震情监视与跟踪研判各环节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维护管理,永清地震台在完成台站升级改造同时,积极探索新增地震观测技术项目和手段,三河、廊坊、永清年内完成电磁监测台站设备更新与增设。三是切实强化前兆异常核实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三网一员”重要作用,及时捕捉宏、微观前兆异常,全面提高异常综合研判能力和水平,促进震情跟踪工作顺利开展。四是深化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体制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五是积极构建震情监视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市相关部门的工作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性工作。
三、提升城乡震害防御基础能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新机场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规划建设。市科技局(地震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等部门要加强地震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推进夏垫断裂活断层探测研究。地震部门加强与本级政府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监管衔接机制,推进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落实。积极推广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支持高烈度地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建设工程,采用规范提倡的消能减震技术。全面推进第五代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实施,加快各行业抗震设计标准与区划图的衔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双随机”抽查,重点加强对设防标准提高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全面符合新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发挥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作用,完善地震群测群防机制,加强防震减灾示范创建。
四、增强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各级各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及时修订预案应用手册,强化实战性、操作性。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地震部门加强震情趋势预测,积极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导市县政府提高地震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市政府应急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地震局)等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农村危房、重点地质灾害点等工程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廊坊军分区、武警、消防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调用机制和兵力使用军地对接程序,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各县(市、区)政府要针对薄弱环节,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强化震前防灾措施,明确防震减灾责任制,对存在的地震安全隐患限期进行整治。
五、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要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7·28”防震减灾宣传周等重要节点,认真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和“平安中国”等系列科普活动。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分层次、分时段、分区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不断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市地震局等部门协同做好突发地震应急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建立与媒体、公众有效沟通的平台和机制,强化地震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和风险应对,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六、加快重点项目立项实施。市科技局(地震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部门,以《廊坊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为重点,加快规划项目实施。积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强通州、武清、廊坊地区间防震减灾工作合作交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项目实施。市科技局(地震局)会同市规划局,结合《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编制进度,推进《廊坊市抗震防灾规划(2018~2035年)》编制。依托防灾科技学院的科技人才优势资源,抓紧加快推进三河市创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县建设,引领全市防震减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