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工作基础,坚持在防灾减灾能力上抓提升
(一)加强监测预报及其管理。一是完善专业台网布局。目前,全市运行的地震台站已达39个(其中,有人值守台站6个,省属前兆观测台站5个、省属测震台4个、省属强震台28个、市属台站1个、县属台站1个),监测台站覆盖张家口全境,基本实现“一县一台”建设目标,监测内容涵盖5大地震学科,监测能力在全省排名前列。监测队伍的主要力量是以河北省地震局张家口中心台为主,市县两级监测队伍作补充。二是加强宏观观测点建设。建成了市级地震宏观骨干观测点40个,基本达到每县区各有一个水、动物宏观观测点,市财政每年预算5万元作为市级骨干宏观观测点台站补贴。同时,各县区也在所属乡镇建立了宏观观测点,形成了较为密集的宏观观测体系。2018年积极向省地震局争取资金13万元,对康保、万全、怀安、阳原、蔚县5口地震宏观观测水井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为了更好地发挥宏观观测点的作用,组建了由10个单位、40名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地震宏观异常核实专家库,对发现的宏观异常进行及时处置,在多次宏观异常核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与乌兰察布市、大同市建立了“乌大张”协作区会议制度,每年由协作区成员单位轮流定期举办协作区会议,沟通情况,互通信息,共同研判震情趋势。四是推进预警技术应用。按照河北省地震局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市布设地震预警台站109个(其中基准台1个、基本台8个、一般台100个),并在市燃气公司、市供水公司、张家口学院、阳原县第三实验小学、万全县第三初级中学、怀安县柴沟堡镇长胜小学、涿鹿县合符小学等7家生命线工程、人口密集场所安装了地震预警终端,进一步提升了地震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扎实推进震害防御工作。一是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市住建局、市科技地震局和市审批局共同起草了《关于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通知》,拟在张家口市房屋建筑工程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水平,提升建筑工程抗震能力。三是不断强化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在《防震减灾法》纪念日、“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专栏、标语、广播、报纸、电台、电视台及网络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营造无灾不信谣、有灾能避险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普及知识,提高技能。今年以来,张家口市的宣化、张北等县区发生多次有感地震,由于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处置得当,均没有引起社会恐慌。组织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召开现场示范培训会。参观社区防震减灾宣教成果、观看社区文化演出并观摩社区居民逃生疏散演练,提升示范社区的创建水平。全市已建成2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4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1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18年,在全省的防震减灾知识大赛中,张家口市分别获得初中组、高中组二等奖。三是着力完善“三网一员”建设体系。在强化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基础上,又将村级信息员纳入统一管理,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力度,群测群防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宏观异常排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不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张家口市政府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防震减灾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市科技地震局),作为日常协调、管理和应急指挥的常设机构;各县区也都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并在乡镇、社区建立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制度,全市形成了自上而下、协调联动、科学规范的防震减灾指挥体系。目前,张家口市防震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56个,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和全市机构改革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二是积极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市防震减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县(区)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易发部位等重点目标单位均建立了本地区、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进行备案,基本实现地震应急预案全覆盖。三是强化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建设。先后购置了海事卫星电话、网络终端等应急设备,充实了防震减灾指挥部技术装备,并对全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支撑平台、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基础数据库等进行了改造升级,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决策提供了有力保证。四是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成立了由张家口军分区、市公安消防支队、市安监局矿山救护队组成的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大队;民政、卫生等部门建立了救灾、医疗专业救援队;交通、通讯、电力、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行业特点均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统一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度管理。各县区依托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力量建立了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借助民兵预备役、青年志愿者等方面力量建立了志愿者队伍。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方面,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各专业救援、行业救援等队伍及其相关部门逐步充实应急救援装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市民政、粮食、商务、卫生等部门通过实物储备、协议订单等多种形式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县区也根据实际,充实了应急队伍和装备,建立各自的物资储备库,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队伍、有保障的工作格局。五是逐步形成地震应急培训和演练常态化。各学校利用中小学安全教育课,开展经常性防震减灾培训教育和科普宣传,加密防震减灾演练频次,强化应急演练的实际效果,师生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增强。六是实施重点部位排险加固工程。张家口市不断加强对学校、医院、水库、尾矿库坝等重点部位的监控管理,加强整修加固,全面提高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抗震避险防控能力。对发现的隐患点,全部落实了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任务落实到人头,做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七是积极推进重点地区震害预评估。按照中国地震局统一安排,协助国家、省地震部门对张家口市阳原、蔚县、张北、万全、怀安、尚义等重点地区,开展了地震危险区灾害预评估,为张家口市发生重特大地震灾害后损失的快速评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