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防震减灾工作
2018年,邢台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地震局关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为抓手,以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为目标,统筹推进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作体系融合发展,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邢台市被中国地震局评定为“2018年度全国地市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桥西区被中国地震局评定为“2018年度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邢台市桥西区中兴街道秀兰社区、团结街道守敬社区被省地震局认定为河北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一)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市委、市政府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抓,2018年1月11日市长董晓宇主持召开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会上通过了《邢台市地震应急预案》;2018年2月将防震减灾工作内容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目标;2018年10月30日隆尧3.0级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领导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18年12月成立了邢台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综合了全市防震减灾各种资源和力量,建立起新的上下统一、运行顺畅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防震减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地震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做好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有关工作。全力协助省地震局开展16个基本站的台址勘选、用地合同签订等工作,以及38所预警示范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安装站点)信息核查推荐工作。二是进一步改造完善邢台市数字化宏观观测网。协调水文部门,选取6口水文观测井作为新增建宏观数字化井水位观测点(新建4个,迁址2个),2018年9月底完成建设并进入联网试运行,截至2018年底,邢台市共有3个数字化断层土壤气和9个静水位数字化宏观观测点。对临城中学水塔观测点进行了观测环境改造,增上了降雨量观测手段,对邢台县东良舍观测井井房进行了安全加固改造,升级了隆尧、宁晋CO2观测点太阳能板。三是做好年度震情跟踪工作部署及组织落实。制定印发了《2018年度邢台市震情跟踪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会商机制改革,坚持周月会商,编写半年、年度会商报告,组织召开全邢台市2019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参加晋冀鲁豫交界区第56、57次地震联防会,共同研判地震趋势。四是协助妥善处理震情。2018年10月30日13时08分在隆尧县唐庄村附近发生3.0级地震。市地震局与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隆尧县地震局人员组成联合工作队赶赴现场调查并稳定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震后趋势研判正确。五是宏观异常核实走向专业化、制度化。2018年4月10日,联合水文专家开展了新河电力局数字化宏观观测井水位异常上升核实工作,有效提升了落实异常的科学研判水平。7月26日,组织召开邢台市地震宏观异常核实专家库第一次专家研讨及培训会,并邀请省局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来自10余个部门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培训,进一步加深了地震部门与各领域专家的交流,为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各部门间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打下良好基础。
(三)震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提高建设工程震害防御能力。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城市规划,2018年参加邢台市规委会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部门联审会共五十余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规定和邢台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对邢台市总体规划和具体建设项目提出了提高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及分类等五十多条建议,大部分建议被采纳。抗震设防服务前置,在土地招拍挂前提前介入,对拟出让土地出具地震安全性初步意见,为建设工程单位提供抗震设防参数,所提供参数均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五代区划图)规定执行。2018年为市土地储备中心、桥西区土地储备中心、桥东区土地储备中心、邢东新区土地储备中心出具地震安全性初步意见(含抗震设防要求)68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方式方法,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2018年随机抽查了冀中能源高级技工学校新建学生宿舍楼等7个在建项目,抽查结果及时通过市科技局(地震局)网站和“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大创建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力度。2018年邢台市地震局联合市民政局、市气象局共同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发现、培育、上报了南和县三思乡南韩村社区、威县梨园屯镇西河口社区等五个社区参加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9月28日河北省民政厅、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到邢台市督导检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实地查看,认为邢台市的创建工作认真细致,标准高,效果显著。
(四)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夯实。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邢台市积极开展地震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一是构建全面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2018年1月市政府修订印发了《邢台市地震应急预案》(邢政办发〔2018〕2号),对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人员和单位进行调整更新,明确细化了各应急部门的责任分工、工作程序、响应机制、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县级政府也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二是科学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建设。2018年底,全市共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14处,其中市城区49处(人防工程27处),可满足40万人临时安置。三是应急演练常态化。每年举办由多部门参加的大型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增进协作。2018年5月11日,邢台市人民政府在市第二十五中学举行邢台市地震应急救灾演练,副市长张西军出席活动,市直及两区各学校分管副校长、法制处长约150人到场观摩,市第25中学、市消防支队、邢台蓝天救援队、市人民医院、上海金汇通航空公司等10家单位近千人参加演练。各学校和幼儿园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师生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组织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地震应急演练200多场次。
(五)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成效突出。认真贯彻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防震减灾、科普先行”的会议精神。一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将2018年定为防震减灾科普“质量提升年”、“示范年”,印发《邢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8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通知》(邢抗震办〔2018〕1号)文件,安排部署了全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制定了七个专项科普宣传计划,即:纪念邢台地震宣传月(3月份)计划、“5·12”防灾减灾宣传周计划、“7·28”防震减灾宣传周计划、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宣传计划、“平安中国”防灾文化科普影视季宣传计划、《中小学校地震避险指南》(GB/T33735-2017)宣贯计划、《医院地震应急处置》(GB/T33743-2017)宣贯计划。在各个宣传计划中规划了多个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的受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018年全市共开展各类防震减灾宣传活动100余场次,覆盖群众近50万人,有效普及了防震减灾基础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相关活动被长城网、搜狐网、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网站刊登,《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杂志连续三期大幅刊登邢台防震减灾工作信息。二是加强地震科普展馆建设。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河北省地震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投资15万元建成邢台市防震减灾科普展厅。扩建了邢台地震纪念馆,充实了展览内容。扩建了邢台桥西四中和文苑社区地震展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