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培育减灾文化,增强应对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的社会动员能力,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意识、主动性以及应急避险技能,更加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到2025年,建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格局,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创新化、协同化、社会化、精准化。

——防震减灾科普主题更加突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倡导与地震风险共处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防震减灾科普产品更加丰富。综合运用政府推动、市场参与等手段,激发防震减灾科普创作活力。加强资源开放共享,探索建立防震减灾项目化管理模式,形成适应不同社会群体需求,满足科学防震、科学避震、科学减灾要求,集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更加丰富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作品。

——防震减灾科普能力大幅提升。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纳入科技场馆建设,发挥地震遗址遗迹科普作用,推动科技设施和地震台站向公众开放。推进防震减灾科普信息化,建设防震减灾科普资源库,拓宽互联网传播渠道,提高防震减灾科普传播覆盖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兼结合的防震减灾科普创作队伍和专家队伍,提升防震减灾科普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有效利用全社会科普资源,加快完善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科普工作激励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部门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