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发展的背景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背景

(一)社会的发展

康复医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

1.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比例明显增加,约60%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老年病或慢性病,老年人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癌症的发病率比年轻人高,也使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2.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

工伤和车祸致残的绝对人数日益增多,这部分残疾人迫切需要积极的康复治疗,使他们残而不废。

3.文体活动日益发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文体活动也蓬勃发展。无论在训练还是竞赛过程中,都有致伤致残的风险,由于此因造成残疾损伤的患者同样需要康复治疗,使他们重返社会,或使他们残而不废。

4.慢性病增加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疾病谱中慢性疾病比例增加,强调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许多慢性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或丧失,这类患者更需要康复服务。

(二)患者的需要

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癌症和创伤,除少部分患者在急性期死亡外,多数患者可长期存活,若要提高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就要借助康复医学的介入。如心肌梗死患者中,参加康复治疗者的病死率比不参加者低36.8%;在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90%的存活患者能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简单的工作能力。相反,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上述两方面相应的恢复率只有6%和5%。康复治疗组比未经康复治疗组的病死率低12%,充分说明疾病过程中康复介入的重要性。

(三)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

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避免战争,如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残,由于战争也产生了许多伤残者,这些伤残人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这也是必须重视发展康复医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技术也飞速发展,能早期识别、诊断、治疗许多原来认为不可能治疗的疾病,从而使患者的存活率提高,而存活者往往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治疗。科技与康复医学的融合,也使原来不可能或难以实现的目标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