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证施治
2025年10月14日
三、辨证施治
1.辨证分型
(1)风寒痹阻: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致颈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发冷,遇寒加重。或伴形寒怕冷、全身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2)劳伤血瘀: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职业者,颈项、肩膀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3)肝肾亏虚: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2.针灸治疗
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针灸并用,泻法与平补平泻。以颈项局部取穴为主。
主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等。
方义: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针灸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后溪、天柱分别属于手足太阳经,天柱不局部取穴,后溪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二穴配伍可疏调太阳、督脉经气,通络止痛;颈夹脊穴具有疏理局部气血而止痛的作用。诸穴远近相配,共奏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
加减:风寒痹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劳损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至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
操作:大椎穴直刺1~1.5 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施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项、肩臂部传导;余穴常规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