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康复治疗
(一)促醒治疗
促醒治疗是颅脑损伤康复的首要任务,决定了康复治疗的结局。目前多采用综合方法,包括环境刺激、声光刺激、被动运动、针刺治疗、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可促进意识障碍的恢复。
促醒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为昏迷的患者安排适宜的环境、有计划地让患者接受自然环境发出的刺激、让家庭成员参与并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定期和患者语言交流,还可以让患者听喜爱和熟悉的歌曲、音乐等。利用一些不断变化的五彩灯光刺激视网膜、大脑皮质等,以及肢体按摩、被动运动均可增强对大脑的刺激作用。针刺刺激头部和躯干的相应腧穴,如感觉区、运动区、百会、四神聪、神庭、水沟、内关、三阴交、劳宫、涌泉、十宣等可达到醒神开窍的作用。
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改善脑循环、保持脑血流相对稳定、防止灌注不足、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脑功能恢复。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结合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物理治疗
1.运动疗法
颅脑损伤早期以被动运动为主。保持良姿位,防止肌肉萎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的运动,防止挛缩或关节畸形,对易于缩短的肌群和其他软组织进行伸展训练。一旦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应尽早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肢体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训练。可应用起立床对患者进行训练,逐渐递增起立床的角度,使患者逐渐适应,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在直立训练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应让患者在其能耐受的情况下站立足够长的时间,以牵拉易于缩短的软组织,使身体负重,防止骨质疏松及尿路感染。
2.物理因子治疗
对松弛性瘫痪患者可利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被动刺激肌肉及神经,预防肌肉萎缩,促进局部血供,兴奋支配肌肉的运动或感觉神经,以增强肢体运动功能。
(三)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注意力、思维理解能力和判断力,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1.记忆训练
进行记忆训练时应注意进度要慢,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将记忆作业化整为零,然后逐步串接。每次训练的时间要短,开始要求患者记住的信息量要少,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以后逐步增加信息量,如此反复刺激、反复训练。记忆训练可辅助使用药物,如尼莫地平(nimodipine)。
2.注意训练
颅脑损伤患者的注意力往往不能维持足够的时间去处理一项活动任务,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而精力分散。
3.思维训练
根据患者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面。
(四)言语治疗
言语治疗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的康复训练。针对颅脑创伤患者存在的认知交流障碍,可使用录音的方法,结合听者的反馈,对其讲话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导,使患者逐渐形成具有逻辑性的会话方式。还可以通过让颅脑创伤患者模仿其他人讲话来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
(五)吞咽治疗
针对颅脑损伤吞咽障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沿用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但是可能需要将口腔期训练作为重点。另外,患者的认知障碍对吞咽功能亦有较大影响,强化一些与进食有关的认知方面的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六)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设法消除患者不正常、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创造适于行为治疗的环境,对所有恰当的行为给予鼓励,拒绝目前仍在继续的不恰当行为;一些药物对患者的运动控制、运动速度、认知能力和情感都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可使用,建议选择对改善行为和抑制伤后癫痫发作有效而副作用少的药物,如卡马西平、乙酰唑胺、氯巴占等。
(七)康复工程
如果运动和训练不能使肌肉足够主动拉长,应使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对肌力较弱者给予助力,使其维持正常的运动。
(八)中医康复治疗
1.针刺
头皮针主要选取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头部有外伤者暂不选用该疗法或避开局部伤口进行;体针主要选取水沟、内关、三阴交、百会、厉兑,配合水沟、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涌泉、解溪。
2.推拿
从大椎穴至手指方向,揉、㨰、捏、拿上肢,重点刺激极泉、曲池、外关、合谷等穴;拍打腰部、下肢至足趾,按、点、揉冲门、血海、足三里等穴;沿脊柱两侧,用掌根揉法、攘法由上至下,重点刺激厥阴俞、膏肓、心俞、肝俞、肾俞等穴位,其后用大鱼际揉法沿督脉从大椎揉至尾骨末端。
3.艾灸
可将温和灸或隔盐(姜)灸施于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涌泉、曲池等穴位。
4.中药外治法
辨证选取药物以外洗肢体、中药封包治疗病变部位。
(九)并发症的处理
1.癫痫
外伤后癫痫发作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急性癫痫发作(immediate seizures)、早期癫痫发作(early seizures)和晚期癫痫发作(late seizures),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其预后也不同,就复发率而言,急性癫痫发作率最低,晚期癫痫发作率最高,而早期癫痫发作是皮层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外伤后癫痫有自愈的可能,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愈合率。目前,临床上常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3~6 个月,尤其是针对开放性颅脑创伤或开颅手术后患者。而一旦出现癫痫发作,则需要根据发作类型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用药剂量和时间则根据癫痫发作控制情况而定。
2.脑积水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并发脑积水十分常见,多见于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出血破入脑室者。急性脑积水应及时处理,部分轻症患者可不行任何治疗;重者可采用脑脊液引流、血肿腔及脑室尿激酶液化冲洗、腰椎穿刺或置管恒压引流等治疗,如以上措施效果不好,可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慢性脑积水以外科治疗为主,包括内窥镜下穿刺引流、重力引流、脑室-腹腔分流、脑室-心房分流、短期脑脊液体外引流等。其中,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3.脑脊液漏
判断脑外伤患者有无脑脊液漏非常重要,脑脊液漏可引起持续性低颅压性头痛,增加继发性脑膜炎的风险。目前,脑脊液鼻漏主要通过颅外内镜技术进行修复,除大面积损伤外不再需要开颅。脑脊液耳漏通常可在伤后1 周内自愈,仅有少数病例会持续存在耳漏,手术治疗治愈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仍有较大争议,而对于脑脊液鼻漏的患者比较倾向于预防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