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牵引部位分类

二、根据牵引部位分类

(一)颈椎牵引(cervical traction)

适用于颈椎病和其他有颈部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

1.体位

通常采用坐位。患者不能坐立时可以采用仰卧位牵引。

2.姿势

坐位牵引时头前屈20°~30°,肩部放松,以感觉舒适且能减轻症状为准。牵引重量务必落到后枕部,使牵引力作用在钩椎关节和椎体后缘,以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从而减轻神经根受压和椎动脉扭曲。重量落在下颌部可导致疼痛,牵引带如果夹住颞部可导致头部胀痛不适。但是椎动脉型和脊髓型患者应该采用垂直位牵引,以免加重脊髓受压。

3.牵引装置

多采用颌枕吊带牵引法,牵引带由两部分组成,一条托住下颌,另一条托住后枕部。牵引重量通过绳索和滑轮与牵引带连接。滑轮牵引方法简单,可在家中进行。重量可以采用沙袋,或电动牵引力。

4.重量

通常从2.5 kg~3 kg 开始,逐渐增加,一般不超过头颅的重量(约1/10 体重)。

5.时间

通常采用持续牵引,每疗程为10 min~20 min。

6.注意事项

牵引重量要适中,重量过大易引起颞颌关节痛、头痛等,也可造成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牵引过程中患者应感觉舒适,如果有不适,应该调整体位或减轻牵引重量。

(二)腰椎牵引(lumbar traction)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其他有神经压迫症状的下腰痛患者。

1.卧位持续牵引

一般采用仰卧位,上部牵引带固定于下胸部和床头,下部牵引固定在骨盆。牵引力通过下部牵引带传递到骨盆,从而使下身与固定的上部牵引带产生对抗牵拉,使牵引力分解到各个腰椎间盘。牵引重量一般相当于1/2 体重(25 kg~50 kg),每次牵引20 min~30 min,10~20 日/疗程。

2.上身悬吊牵引

患者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握住单杠或类似物体,将身体悬空。此时腰部的牵引力等于下半身的重量。该方法简单、安全,但是由于患者上肢力量的限制,所以一般牵引时间都不足。目前也有人采用悬吊装置,通过胸部固定带将患者的上身悬吊进行牵引。

3.倒立牵引

患者在特殊的牵引床上,将下肢固定在床上,把床倒立,使头部向下,牵引力等于上半身的体重。缺点是头部向下有不适感,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使用。

4.注意事项

牵引中患者应感到疼痛减轻或有舒适感,如疼痛反而加重或难以忍受,应检查牵引方法是否正确或是否适合牵引。牵引结束时应该在床上继续平卧20 min~30 min,以使腰部组织有较长的松弛时间。牵引力放松和牵引带解除时不要过快。

(三)关节功能牵引

用于关节粘连、挛缩和活动受限,使胶原结缔组织发生塑性延长,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1.方法

受累关节近端肢体固定,在远端肢体按需要的方向(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用适当重量进行牵引。牵引中肌肉逐步松弛,牵引力持续、集中作用于粘连与挛缩组织。

2.重量

以引起可耐受的酸胀感,但无显著疼痛或肌肉痉挛为度。

3.时间

每次牵引15 min 左右,每日数次。10~20 次/疗程。上肢关节训练一般需要2~4 疗程,下肢关节需要更长的时间。

4.注意事项

禁止暴力牵引,避免韧带损伤。禁止引起显著疼痛,避免肌肉拉伤。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组织缺血。患者应该充分放松,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