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灸机理

二、针灸机理

针灸可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良性刺激来调节经气,从而改善失调的脏腑功能,达到康复疾病的目的。针灸康复治疗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老弱病残者机体的虚实状况,针对功能衰退、功能障碍或功能丧失进行的恢复性治疗,在其病变所属经脉或相关经脉上选取腧穴,按照“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采取适当的补泻手法,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调治疾病,从而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促进形神功能的康复,恢复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具有通畅经络功能、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肢体功能的作用。

现代研究:针灸疗法是现代康复医学中一门公认的有效技术,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针灸可从多方面改善机体环境,恢复残障功能。

1.循环系统

艾灸对血压有调节作用,如艾炷直接灸休克病人的百会、气海等穴,可使病人的血压回升。温和灸或温针灸足三里、石门,可对血压起调节作用。针灸曲池、足三里等穴可降压。灸法可促使贫血病人的血色素恢复不常。

2.呼吸系统

针灸可增强人体的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增强痰液的排出。

3.消化系统

可对胃肠功能起双向调节作用,还可调节胃电的活动节律。针灸足三里穴可缓解胃痉挛,也可使扩展的胃得到收缩。针灸天枢穴调节肠的蠕动,既可减缓腹泻病人的肠蠕动,又可加快便秘病人的肠蠕动。针刺阳陵泉可增加肌汁的分泌、加强胆囊的收缩。隔药灸神阴穴可改善肝脏的循环,软化肝脏,治疗肝硬化。

4.运动系统

针刺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艾灸大、大杼、膈俞、足三里等穴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在神闭穴贴敷药物也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在病变局部针灸,可提高关节疼痛大鼠的痛阈,减轻活动功能的障碍,恢复部分或全部关节功能。

5.神经系统

运用头针刺激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可增加病灶的血流量,改善大脑皮层缺血.的状态,提高脑组织摄氧能力,使处于休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促进受损的神经元修复与再生,激发脑的代偿能力,使患儿得到不同程皮的康复。针刺百会用补法,可提高实验小鼠的记忆力。

6.免疫系统

针灸对改善免疫功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艾灸抗感染、抗自身免疫病、抗过敏反应、抗癌、镇痛等作用,都是通过调节失衡的免疫功能实现的。患慢性咳喘病的患者,瘢痕灸大椎、肺俞等穴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提高,且绝大部分能转至正常范围,而淋巴细胞转化率正常者,灸后则无明显变化。在硬皮病患者大椎、肾俞、命门等穴施用隔附了灸及隔丁桂散灸,可使淋巴细胞转化率非常显著地提高。灸法可降低实验性变态反应小鼠的死亡率,减轻变态反应症状和肾上腺皮质的肥大细胞数量。有研究发现,施灸部位组织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提示可预防和治疗肿瘤。

7.内分泌系统

针刺肾俞、脾俞、足三里、太白、太溪穴,能提高女性血清雌激素水平。针刺大赫等穴可改善女性的黄体功能,促进排卵,治疗月经小调和小孕。康复灸神阴穴还可改善老年人睾酮和服二醇的水平,使之向正常值的方向转化。隔药灸大椎、肾俞、脾俞、膻中、中脘、神阴、关元、足三里,能增强垂体、甲状腺的合成分泌功能,促进老年机体代谢;还能提高老年人性激素水平,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紊乱状况,延缓垂体-性腺轴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