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康复中的运用

一、中药在康复中的运用

中药康复,就是运用具有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功效的中药,以达到防病、延年益寿等目的。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滋补药品被归属为上品。中药在延缓衰老,以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各种老年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独特疗效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中药康复的应用原则

1.预防为先治未病。

2.补虚泻实重扶正。

3.调整阴阳期平衡。

4.兼顾三因相宜。

5.药补最重脾胃。

6.药补忌偏忌滥。

(二)具有强壮体质、延缓衰老作用的康复中药

具有强壮体质、延年益寿作用的中药,历代本草及医家著述均有记载。20 世纪70 年代始、对这类药物的现代研究日益重视,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1.补气类

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补气类康复中药:人参、黄芪刺五加、灵芝、茯苓、党参、太子参、西洋参、白术、大枣、片草、山药、人乳、蜂蜜等。

2.补血类

延缓衰老的补血类中药:熟地、当归、何首乌、龙眼肉、阿胶、黑木耳、五味子等。

3.助阳类

具有强壮体质、延缓衰老作用的助阳类中药:鹿茸、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紫河车、杜仲、冬虫夏草、胡桃仁、补骨脂、巴戟天、益智仁、蛇床子、蛤蚧、仙茅等。

4.滋阴类

具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作用的滋刚类中药:枸杞子、石斛、黄精、麦冬、玉竹、天冬、百合、胡麻仁、南沙参、北沙参、山茱萸、银耳、女贞子、旱莲草、龟甲、鳖甲、蜂乳等。

(三)值得深入研究的康复方剂

历代医籍所载延缓衰老的处方,多以补脾补肾为主。此系根据早衰多由脾肾两虚引起而设。人体的衰老,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真阴真阳之所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延缓抗衰老方剂多从培补脾肾着手。清代医家程钟龄说:“脾弱而肾不虚者,以补脾为亟;肾弱而脾不虚者,则补肾为先;若脾肾两虚,则并补之。”临床所见,如果以气血不足为主者,应侧重于补牌;如果证属真阴真阳不足者,应侧重于补肾。总之,方剂的组成必须以辨证为依据。再者,方剂的运用与单味药不同,药物配伍上有君、臣、佐、使的原则,要求主次分明,协调有度,动静补泻的配合要遵循一定的法度。此外,补与运动、起居、饮食、心理等方商的康复方法相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延寿丹(《丹溪心法》)

天冬、远志、山药、巴戟各90 g,牛膝、杜仲、苁蓉、菟丝子各120 g,赤石脂、车前子、菖蒲、柏子仁、泽泻、川椒、生地黄,熟地黄、枸杞、茯苓、覆盆子各60 g,当归、人参、五味子、地骨皮各30 g。

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 g,1 日2~3 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养心肺,补肝肾。用于心肺肝肾小足,眩晕,乏力,短气,失眠健忘,腰膝无力,阳痿尿频。现代常用于冠心病、老慢支、神经衰弱、腰肌劳损等。

按语:本方山三才汤、定志丸、还少丹、苁蓉丸等加减而成。以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为主,使心肺肝肾得养,则身心健康,精力旺盛。方名延寿,意即在此。

2.长生固本方(《寿世保元》)

熟地、生地、人参、枸杞、山药、五味子、天冬、麦冬(去心)各70 g。

将上药故入坛内,加水15 kg,用竹叶封住坛口,然后故在锅内用水煮(水小过坛口);以米百粒放竹叶上,候气熏米热为度。再将坛埋入+中去火毒,取出。每日早晚各饮少量。

功效:益气滋阴,填精延年。用于气阴不足,少气无力,咳嗽咽干,心胸烦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或年老体弱,心肺肾三脏俱虚,脉细弱,舌红少苔者。现代常用于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属气阴小足者。

按语:本方所选药物均属益气滋阴、补血填精之品,无温煤伤阴之弊,对气阴不足者甚为适宜。据现代药理研究,以上药物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以及改善早衰现象的作用。但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者不宣服用。

3.还少丹(《仁斋宜指方》)

山药、牛膝、茯苓、山茱萸46 g,远志、五味子、巴戟天、苁蓉、茴香、杜仲、枸杞子、枳实、续断、熟地黄各30 g。

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 丸,1 日3 次。温酒或盐汤下。

功效:补虚劳,益心肾,生精血。用于虚损劳伤,心肾不足,症见未老先衰,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眩晕倦怠,小便混浊,遗精阳痿者。现代常用于小育症、老年病等。

4.还精煎口服液(《卫计委药品标准》)

生地黄、熟地黄、沙苑子、锁阳、菟丝子、何首乌、牛膝、女贞子、桑葚子、川断、菊花、石菖蒲、钟乳石、白术、远志、细辛地骨皮、车前子。

市售成药。口服,1 次10 mL,1 日2~3 次。

功效:益肾填精,扶正祛邪,阴阳两补,益元强壮。用于肾精亏虚所致的头晕心悸,腰酸脚软以及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5.无比薯蓣丸

无比薯蓣丸又名无比山药丸(《千金要方》)。

山药80 g,杜仲、菟丝子各30 g,五味子130 g,苁蓉120 g,茯神、巴朝天、牛膝、山茱萸、于地黄、泽泻、赤石脂各30 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 g,食前温酒送服。

功效:健脾补肾。用于脾肾不足,五劳七伤,头晕目眩,瘦弱无力,腰脊酸痛。现代常用于慢性肾炎、肺结核、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慢性胃炎及肿瘤化疗后辅助治疗和多种老年性疾病的调养。

按语:本方选用温柔之品,补肾健脾,滋阴填精,温中通阳,符合刚柔相济的配伍方法。是除病强身、延缓衰老的理想方剂。《医部全录》谓其:“治诸虚伤损,肌肉消瘦,耳聋日暗。常服壮筋骨,益肾水,令人不老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