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腱移位术后康复医疗的特殊问题
周围神经损伤严重而神经修复无效时,可以采用神经或肌腱移位术。周围神经和肌腱移位术是一种积极的功能替代法,由于原来的神经或肌肉的功能在移位后发生很大改变,大脑运动区的有关运动定型必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康复医疗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积极训练建立起新的中枢运动动作定型。
在肌腱移位术前,应加强该肌力的训练,努力增强其肌力。在神经或肌腱移位术后,应尽早积极进行分阶段有目的的训练。如在膈神经接到肌皮神经术后,通常需固定6 周左右,固定期间的康复医疗与骨折后固定期的相同。拆除外固定后,首先指导患者吸气时努力主动屈肘,争取神经移位术的初步成功。在这时所有按摩、被动运动均应注意动作应轻柔、小心,肩外展的幅度应从小到大,切忌动作粗暴与突然,避免过重牵拉所移位的神经。在初步训练目的达到后,接着开始训练在缓慢地吐气时,仍然努力保持肘关节主动屈曲,直到训练到正常速度呼气时仍然保持肘屈曲。同时也练吸气时保持肱二头肌松弛。最后,再练随意呼吸时作肘关节的主动屈与伸。经过每天几十次、数百次的刻苦训练,逐渐建立起大脑运动区新的屈肘运动中枢。膈神经移位代肌皮神经达到完全成功。一般8~9 个月,屈肘肌力可达3 级以上。上述训练期间,还应配合用电体操,寻找刺激膈神经的合适的“扳机点”完成屈肘动作。采用音频电疗法松解移位术后的组织粘连。肌电生物反馈法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应用于神经移位术后的功能训练中,显然有较好的疗效。
肌腱移位术后约一个月拆除外固定后,这时除了应用物理疗法外,特别要加强肌肉的主动运动。如在腓肠肌移位代胫前肌时,首先作双侧踝关节背伸,从轻到重,每日数十次可,开始手术侧踝背伸的主动运动尚未出现时,可以先作助力运动,若移位后的肌腱稍有随意运动,应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法或肌电生物电刺激法,特别是后一种方法,既训练了肌力,又有利于主动肌与拮抗肌群的协调,效果较好。然后,再转为单侧下肢训练主动背伸踝关节,直到新的踝背伸功能重新建立为止,这时提示大脑皮层运动区新的踝背伸中枢已经建立。
周围神经修复或肌腱移位后的肌力恢复到Ⅳ级时,应以抗阻肌力训练法为主,结合实用功能的训练,争取早日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