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关节脱位的康复

二、下肢关节脱位的康复

(一)髋关节脱位

1.概述

髋关节为人体最大的关节,是躯干与下肢重要的连接部分。它由股骨上端的股骨头和髋骨的髋臼组成。其髓臼深而大,故也是最完善的球窝状关节。其位于身体的中部,主要功能是负重。髋关节有相当大范围的运动度,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故髋关节的功能特点是:稳固灵活。这在治疗时,注意恢复其负重的稳定性,应考虑运动的灵活性。

髋关节有强韧有力的关节囊和韧带附着,还有丰厚的肌肉保护,所以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易脱位,只有在强大的暴力作用下才造成脱位,一般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

在临床上髋关节脱位,根据脱位方向,可分为后脱位、前脱位、中心性脱位三种,但以后脱位多见,前脱位少见,中心性脱位极少见。

2.病因

髋关节脱位绝大多数是由间接暴力造成的。如从高处跌下或担重物跌扑所致。

3.病理

在强暴力作用下,髋关节屈曲,肢体内收内旋位置,暴力从膝关节经大腿传至髋关节,使股骨头冲击关节囊后上方,导致后侧的关节囊破裂,股骨头从破裂冲出,因而造成髋关节后脱位。如果受伤时,暴力作用使股骨冲击关节囊的前下方,导致前方关节囊破裂,股骨头从破裂处冲出,因而造成髋关节前脱位。受伤时,在暴力作用下,股骨头冲击髋臼底部,引起臼底骨折。骨折后,股骨头连同髋臼的骨折片一齐向盆腔移位,造成中心脱位。

4.临床症状

(1)髋关节后脱位的症状:患者髋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呈内收、内旋畸形,足尖内侧,髌骨亦旋向前侧。患肢不能外旋,髋关节呈弹性固定,髋部外后侧膨大隆起,并可摸到隆突的股骨头。少数病例合并髋臼后缘骨折或股骨颈骨折。

(2)髋关节前脱位症状:患髋关节有严重的肿胀和剧烈疼痛,伤肢呈屈曲、外旋、增长畸形,髓关节呈弹性固定,在腹股沟部内侧可摸到突出的股骨头。

(3)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患髋肿胀不明显,但疼痛明显,功能障碍。具有骨盆骨折的症状。如有腹胀、二便不利、瘀血内阻的表现;若股骨头向骨盆腔陷入严重,患肢可有缩短,一般不明显,外观畸形不显著。

X 线检查了解关节脱位方向,有无合并骨折。

5.治疗

(1)髋关节后脱位的整复方法:患者仰卧。一助手用两手分别按住髂前上棘,固定骨盆,并协助术者进行拔伸。术者一手由伤肢的膝关节内侧伸入,由腘窝部穿出,搭在大腿的前外侧,用另一手扣住股骨头部,然后进行拔伸,提膝、关节向前外展、外旋,将股骨头推向前下方,听到入臼响声即告复位成功。

(2)髋关节前脱位的整复方法:伤者仰卧位。一助手用两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一手握住伤肢小腿,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使伤肢外旋、外展、拔伸。术者一手拖住伤肢大腿,另一手将脱出的股骨头推向后方,并将伤肢前屈内旋,一般下肢离床30°~40°时即可听到复位声。

(3)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整复法:本脱位常合髋臼骨折。为了避免骨折再移位,临床不宜采用手法复位。应采用骨牵复位法。患者仰卧,可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使其逐步复位,患肢需外展30°左右为宜;重量,视伤员大腿丰满而定,一般8~10 kg,2~3 d 内已达复位,减轻重量4~6 kg,维持6~8周。若牵引不能使其复位,可于伤肢大转子部,另打一前后钢针,向外侧同时进行牵引,故臼底骨折,故需8~10 周后,才能扶拐活动,不负重下地活动。

(4)固定方法:固定所需要的器材为后侧小夹板1 块(长度从髋后上棘至小腿的下1/3 处止),绷带、棉花若干。固定前须将伤肢外展30°,置于伸直位,上外敷药后,放好后侧小夹板。将伤肢分四段用绷带做造瓦或包扎固定,一般固定3 周。

(5)药物治疗:早期内服复元活血汤或桃红四物汤;中后期服六味地黄丸或大、小活络丸。

(6)外治法:初期外敷双柏膏;后期用骨洗Ⅰ方。

(二)膝关节脱位

1.概述

膝关节是人体较大的关节,是活动最多的关节。前侧有髋韧带保护,内外有侧副韧带保护。膝关节的构成坚强牢固,非有强大暴力冲击,是不会造成膝关节脱位的。所以临床上膝关节脱位的病例不多见。若脱位须及时进行复位,及早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2.病因

膝关节脱位主要原因是直接暴力冲击胫骨的上端,或间接暴力使膝关节突然旋转、过伸,都可造成膝关节脱位;由于外力的方向不同,还可产生前、后、内、外脱位。

3.病理

由于暴力冲击,膝关节正常结构被破坏,十字韧带、内外副韧带撕裂,半月板脱出,有的合并胫骨棘骨折。有的合并腘窝动静脉损伤,向内侧脱位严重可发生腓总神经损伤。

4.临床症状

膝关节有严重的肿胀、疼痛,关节功能丧失。

5.体征

患关节前后、内外侧隆突畸形,可摸到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呈弹性固定。

6.治疗

(1)手法整复:一助手用两手固定伤大腿,另一助手抓住伤肢小腿。并进行拔伸。术者用一手掌固定股骨的下端,另一手掌托住胫骨上端,根据脱位的不同方向.使用上提下按或内外推挤端的手法,听到滑响声即复位。

(2)固定:石膏托固定或小夹板固定。患关节维持150~150°的伸直位。

(3)药物治疗:内服药,初期服桃红四物汤;中后期补气血、壮筋骨,六味地黄汤或八珍汤。外用药,初期外敷双柏散;中后期可骨洗Ⅰ、Ⅱ方。

(4)术后固定:注意患肢血运、趾动情况,应进行股肌收缩和跖踝屈伸功能锻炼。4~6 周后可带小夹板下地学行。6~8 周可去小夹板,逐渐作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