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评估的新进展
智力理论是智力评估的基础,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就会有什么样的智力评估实践。
20 世纪初至60 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智力理论是因素构成论,所以,这个时期的智力评估主要以因素构成论为依据,通过编制和实施IQ 测验来进行。这是一种基于心理活动结果的评估。20 世纪70 年代以后,随着认知理论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智力评估逐步转向对内部过程的评估。近年来,在特殊教育领域,智力评估出现了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一)强调过程评估
20 世纪90 年代,戴斯、纳格利尔里和柯尔比在提出PASS 模型的同时还将这个理论操作化,创建了一套智力评估系统,称为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系统(Das-Naglieri Cognitive Assessment System,DN-CAS)。
DN-CAS 由四个分测验组成,既有用文字材料编成的,又有用非文字材料编成的,分别测量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过程。其中,计划分测验包括视觉搜索、计划连接、数字匹配等项目,主要测量高效率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分测验包括表达性注意、寻找数字和听觉选择性注意等项目,主要测量注意选择和分配;同时性加工分测验包括图形记忆、矩阵和同时性言语加工等项目,主要测量根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所有的刺激组合成某种完整的模式或观念;继时性加工分测验包括句子重复、句子提问和字词回忆等项目,主要测量察觉并记住刺激的系列特征的能力。
DN-CAS 是建立在成熟的理论和大量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从发表之日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一些学者认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对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等诊断的有效性,而且还有助于改善对特殊儿童训练干预的效果。随着该评估系统的优势逐步显示出来,它必将引领更多的研究者朝着过程评估的方向努力。
(二)强调动态评估
传统的智力评估通常依照某种标准化程序来进行,在实施测验的过程中一般不给予任何提示和帮助,而且只注重用数字呈现的结果(比如IQ 分数),不考虑受测者原先是否有同样的获取所测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这样的评估有时对教学的帮助不大,却容易导致文化上的不公平,产生标签效应。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一些心理学家如福尔斯坦(R.Feuerstein)、古思克(J.Guthke)等积极倡导动态评估,他们在维果斯基(L.S.Vygotsky)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制订了一系列的动态评估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较高)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较低)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儿童在独立活动中由较低水平达到较高水平。基于这种理念,1979 年福尔斯坦编制了一套学习潜能评估工具(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Device,LPAD)。LPAD 着重评估个体的中介学习能力(mediated learning abilities),力图通过中介学习能力的评估与训练,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
古思克也提出了一种动态评估模式,内容由初测、训练和复测三部分组成。初测与复测部分为两个难度相当、可对调的平行测验。初测后,立即对受测者进行个人或小组训练。首先教给他们一些思维的规则、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元认知技能等,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训练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训练阶段完成后,进行复测。由初测与复测成绩的差异即可显示出经过严密控制和标准化的教育干预之后,受测者智能的发展变化。
动态评估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它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发现学习的潜能,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标签效应。②它以成功为导向,在评估过程中给被评估者提供实质的帮助,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③它给所有的被评估者都提供学习的机会,由进步的大小来判断智能水平的高低,可以避免因文化和教育不公平导致对智力的低估。
动态评估作为传统智力评估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已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评估方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初测和复测中应该编制和使用什么样的测验,如何保证所编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如何简化评估程序,提高训练和干预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这种方法就不能称得上是一种成熟的方法。由此可见,要使动态评估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三)评估的范围在扩大
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提出的几个著名的智力理论中可以看出,智力的外延有扩大的趋势。例如,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被看成是智力;在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中,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的能力也被看成是智力;沙洛维和梅耶(Salovey&Mayer)于1990 年提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更把智力概念扩大到包括认知、调节和运用情绪的能力等。
智力概念的扩大必然使智力的评估及教学范围扩大,这无疑有利于儿童智能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智力概念无限地扩大,以至于模糊了智力与其他心理特质的界限,就可能造成概念使用上的混乱。
总之,智力评估是以智力理论为基础的,近二三十年来智力评估之所以取得较大的发展,它得益于智力理论的重大发展。当然,智力评估与智力理论之间有时并不完全同步,智力理论发展了不等于智力评估就一定发展。因此,评估者应该密切关注智力理论的研究进展,及时把最新的成果应用于评估实践中,从而使评估实践跟上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