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证施治
2025年10月14日
三、辨证施治
治法:舒筋活络,温经通络,行气止痛。选用局部腧穴和远端腧穴,以泻法为主,刺激强度宜大。以督脉、足少阳、手太阳经穴及阿是穴为主。
主穴:大椎、阿是穴、后溪、悬钟、外劳宫(落枕穴)。
方义:取足少阳胆经之悬钟,能疏通经络、宣通气血;后溪通于督脉,针之可疏通项背经气;落枕穴是治疗落枕的经验效穴,有活血通络、解痉镇痛作用。以上三穴合用,并配合颈部活动,更有利于滑利关节、缓解痉挛,达到活血散寒之目的。大椎穴属于督脉,位于项背部,与阿是穴合用可疏通局部经气,使脉络通畅,通则不痛。
加减:病及督脉、太阳经者,加风府、天柱、肩外俞;病及少阳经,加风池、肩井;向肩胛区放射痛者,加天宗、秉风。
操作:患者端坐,放松全身肌肉。先针后溪、外劳宫、悬钟,使之产生酸、麻、胀、沉感,如能使针感上行,效果更佳。在行针的同时,嘱患者向前、后、左、右活动颈项部,直至疼痛大减或消失;活动自如后再常规针刺其他腧穴。留针20~30 min,每日1 次。
此外,临床采用独穴治疗落枕,也常可收到奇效,常用独穴有外劳宫、外关、阳池、中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