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拿康复机理
推拿康复是通过对全身的调整来达到康复的目的。它对机体的整体调整作用是通过下列的途径来实现的。
1.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2.调和营卫,预防疾病。
3.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4.调理五脏,强化功能。
5.平衡阴阳,双向调节。
现代研究:对推拿原理的现代研究,发现不少康复机理,如:
免疫功能:
推拿可调节免疫,增强抗病能力,还有抗炎、退热等作用。推拿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以及H 细胞的吞噬能力均有增加,并能增加血清中补体的效价。其作用是通过调节体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或改变血液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来实现的。有人曾在儿童中进行康复推拿,经推拿的儿童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推拿对体液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循环系统:
推拿通过刺激末梢神经,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还可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血液供应,进而改善组织间的新陈代谢,使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推拿可使肌肉放松,其血流量要比肌肉紧张时提高10 多倍;推拿施术于颈椎病患者,可使血液黏度、浓度和血细胞聚集性得到明显改善。推拿还可消耗和除去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从而恢复血管壁的弹性,使血管通畅,避免血管硬化的形成。
代谢功能:
推拿手法能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使供氧量和氮、二氧化碳的排泄量增加。
大运动量后造成乳酸大量堆积,人体感到全身疲劳,肌肉疼痛,推拿有利于乳酸的排除和消散,可以使20%的乳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80%的乳酸还原成能量物质,使人尽快恢复体力。在运动前施行推拿,可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韧带的柔韧性,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疲劳和增强体力。
血液成分:
推拿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及血清中的补体效价也有所增加;红细胞总数在推拿后可少量增加,血液中的吗啡样物质(内啡肽)含量升高。
皮肤:
被推拿部位皮肤温度升高,说明可使周围血管开放,血流旺盛。推拿的刺激能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的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之于法的机械能被转化成热能,共同促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量增加,皮肤供血改善。手法对躯体外表所产生的摩擦力,还可消除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皮肤的光泽和弹性。手法还可使局部皮肤组织的供氧量及二氧化碳的排出最增加,增加局部皮肤的营养供应,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上述作用可使皮肤柔润,富有光泽,减少皱纹:还能加快皮肤代谢,减少皮下及腹部大网膜的脂肪,有助于减肥。
运动系统:
推拿手法可改善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可使损伤后造成的航肿、水肿吸收加快,使软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提高组织细胞的活力: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放松肌肉,减轻或消除疼痛。手法可使一些脂肪、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之推拿产生的热能,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使肌肉萎缩得以改善,并促进损害组织的修复。手法的治疗还能纠正畸形和错位。
神经系统:
推拿的止痛效应与神经中枢的作用有关,通过影响皮质、丘脑的电活动,抑制节段性、神经反射性肌电活动,兴奋病变后的神经及肌肉组织,从而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手法的刺激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到达大脑皮质,可使疼痛信号减弱乃至消失,产生痛效果。柔和的长时间推拿手法可使中枢神经抑制,周围神经兴奋:快速、较重的短时间刺激可兴奋中枢神经,抑制周围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