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

二、中药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

在康复医学领域,合理使用中药和方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以辨证康复观为指导,以促进功能恢复为目标,正确运用中药方剂,减轻和消除病人心理和生理的功能障碍,促进其身心康复。

1.辨证处方

药物在康复医疗中的辨证运用,利临床医学有其共同之处,也有其特点。首先,康复对象包括病后术后、病残、伤残、老年病、各种慢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以虚为多,常兼有痰瘀阻滞,故药物内治亦常在补益法的前提下,适当配合疏通祛邪之法。其次,病人小仅有形体之伤,而且伴神情之损,药治自当形神兼顾。如埘震颤麻痹综合征的用药,当以熄风止颤、化痰通络、养心安神为处方原则,以便形神功能俱复。再者,康复患者多久病,非同.夕之间能毕其功,只要辨证准确,遣方用药得当,坚持守方,一般都会收到较好效果。此外,汤药虽然效速,但长期服用有诸多不便,往往难以坚持。因此,许多煎剂多可依法制成丸、散、膏剂,以缓缓收功。

2.辨病施药

在辨证施药的前提下,应结合辨病施药,即根据病种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药。药物内服时,要在辨证处方基础上加用特效药物,如高血压病,在辨证处方基础上加用槐米、菊花等降压药;糖尿病,在辨证处方基础上加用金银花、玉米须等降糖药。在康复对象中,有一部分病程久远、病机稳定的病人,可用固定的处方,如震颤麻痹综合征,可长期用定振丸等。在药物外治法中,专病专药则更为常用,如高血压病,可以吴茱萸末醋调贴涌泉穴,或以吴龙散敷脐眼,或以野菊花、冬桑叶等作药枕用等等,无论病帆如何,均可使用。

(二)重要康复的应用方式

1.内服

药物内服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辨证处方,合理选用汤、丸、散、膏等剂型内服,以达到协调阴阳,恢复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之目的的一种中药康复方式。其在康复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根据康复辨证的结果,针对康复对象的病理特点,选用相应的方药,并在处方时注意补虚祛邪、形神兼顾、耐心守方。

其次,选用合适的单方验方。某些药物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这些药物的专能有些可以从药物性昧理论来解释,有些则难以解释。如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药性专长论》指出:“如性热能治寒,性燥能治湿,芳香能通气,滋润能生滓,此可解者也。……同一解毒也,而雄黄则解蛇虫之毒,甘草则解饮食之毒,已有不可尽解者。至如鳖甲之消痞块,使君子之杀蛔虫,赤小豆之消浮肿,……则尤不可解者。此乃药性之专长。”单方验方就是基于药物专能这一原理而产生的。

2.外治

药物外治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有关的中草药,经一定的炮制加工后,对患者全身或病变局部,或有关穴位施以敷贴、熏蒸、烫洗、熨敷等方式的治疗方法。其应用于康复医疗,主要有以下四种疗法:

(1)开药:古称“薄贴”。现代的膏药制法又有多种,如橡皮膏、软膏等。其于康复医学,根据功效,可分为两类。

①改善形体功能。

②调理脏腑虚实。

(2)熏蒸:是利用中药煎煮后所产生的温热药气熏蒸病人身体,以达到康复目的的一种方法。其通过温热与药气共同作用于思者体表,使毛窍疏通,腠理开发,气血调畅,使郁者得疏,滞者得行,而起到散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宣水利湿之作用。

(3)烫洗:是指选配某些中草药制成煎剂,乘热进行局部或全身浸洗,以促进病人康复的方法。古称“浸渍法”。

(4)熨敷:指用中草药熨敷于患部或一定的穴位,在热气和药气的作用下,以温通经脉,畅达气血,协调脏腑,达到康复目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