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四、周围神经损伤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

1.电刺激

较常用的电刺激方法是用低频脉冲电疗、干扰电疗法等刺激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萎缩,又称“电体操”。在损伤部位的两端进行适当的离心性或向心性的物理因素的刺激,可能会促进神经的定向生长。已有多种使用电、磁、激光、超声波等作为手段,达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方法。多种物理治疗可能促使离断的神经纤维分泌一种“扩散因子”,增加了引导再生神经纤维的定向生长的信息量,促进水肿消退、炎症吸收,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纤维生长的微环境。在周围神经损伤处采用某些促生长剂药物作离子导入电疗,可能对神经纤维生长有促进作用。一般认为肌力越弱,特别是0 级或1 级时,电刺激的价值越大。

2.按摩与被动运动

周围神经损伤后或手术后拆除外固定时应及时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以活跃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消肿并松懈瘢痕粘连,预防肌肉缩短和关节挛缩。按摩与被动运动还能通过反射引起肌肉收缩,减轻肌肉的萎缩。周围神经损伤时,肌肉呈现弛缓性瘫痪,按摩手法应强调柔中有刚,但又忌动作粗暴,按摩手法一般从近心端开始到远心端。

3.传递冲动

在肌肉的主动收缩尚未出现或刚刚出现时,经常性地反复多次地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也就是使相应的大脑运动皮层及脊髓前角细胞兴奋,并发放运动冲动,使之沿神经轴索传导。其作用可能为防止神经元变性、加强轴索流的输出及传导,发挥神经营养作用,从而促进周围神经纤维的再生。这种试图引起瘫痪肌肉运动的练习,就称为“传递冲动”练习。

4.主动、助力、抗阻运动

增强肌力的最好方法是主动运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肌肉出现微弱的收缩,就应立即开始主动运动的训练。2 级肌力时加作助力运动或负荷运动,肌力3 级时加主动运动,4 级时做抗阻运动,各组受累肌肉依肌力大小分别进行适当方式练习。

5.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

肌电生物反馈法即用电极引出较弱的肌电信号,加以放大以声或光的方式显示给患者,用以诱导患者更好地进行肌肉收缩或放松的练习。此法已成功地应用在3 级以下肌力的肌肉锻炼。近年发展起来的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法除把肌肉内引出的微弱电信号放大显示于患者外,同时把此电信号增强,重新输入同一肌肉束刺激其收缩,或者用肌电信号放大后,触发一组脉冲电位,对同一肌肉进行电刺激。这样把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与脉冲电刺激疗法即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增强肌力外,通过从中枢到靶器官之间远心及向心冲动的反复接通,有利于恢复及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有助于提高运动灵活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可能对神经或肌腱移位术后肌力的训练有特殊价值。

6.实用功能训练

实用功能练习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练习(如穿衣、个人卫生、进食等)和其他有实用价值的活动功能练习(如使用各种用具、操作计算机等)。在肢体基本功能恢复不良时进行这些专门训练,可以增强独立生活及参加工作的能力。有时需要在特殊支具帮助下,利用特制工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