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剖结构
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它是由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和胸锁关节四部分组成的关节复合体。肩关节周围有很多肌肉和韧带附着,以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及活动肩关节,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等。同时肩部还有肩肱关节囊和众多的滑液囊,起润滑关节、减少摩擦的作用。肩肢关节的血供主要依靠旋肱前动脉、肩胛上动脉及旋肱后动脉等,肩关节血供丰富,靠近大血管主干,流速较快,细菌栓子不易在局部停留,肩肱关节及周围滑液囊主要受第5 颈椎和第6 颈椎神经支配,即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关节支配。肩肱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其运动分为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
本病主要指的是肩肱关节的相关病变,下面就其主要解剖结构介绍如下:
肩肱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因肱骨头的面积远远大于关节盂的面积,且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而又灵活的关节。
1.关节盂
关节盂为一上窄下宽的长圆形凹面,并向前外倾斜。盂面上被覆一层中心薄边缘厚的玻璃样软骨,盂缘被纤维软骨环即关节盂唇所围绕。关节盂之上下各有一突起,为盂上和盂下结节,分别为肱二头肌长头及肱三头肌长头附着处。关节盂唇加深关节盂凹,有保持关节稳定的功能。
2.肱骨头
肱骨头为半圆形的关节面,向后、上、内倾斜,仅以部分的关节面与关节盂接触,故极不稳定。肱骨大结节朝向外侧,构成结节间沟的外壁,小结节朝向前侧,构成结节间沟的内壁。肱二头肌的长腱,经过结节间沟,可随肱骨内收、外展、旋转活动上下滑行。成年至45 岁以后,由于骨质增生结节间沟变窄,是造成肱二头肌肌腱鞘炎的诱发原因。肱骨外科颈骨折畸形愈合,引起肱二头肌长腱粘连,可造成肩关节活动障碍。大结节骨折移位,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液囊炎均为造成肩肱关节外展活动受限的原因。
3.肩肱关节囊
肩肱关节囊为纤维组织构成的松弛囊壁,环绕在关节的周围。关节囊的后壁起始于关节盂唇和关节盂缘,前壁起始部依滑膜隐窝的有无而异。关节囊远端的最高平面止于肱骨干骨膜。关节囊的内面衬以滑膜,向下沿肱骨解剖颈反折至肱骨头软骨面的周围。肩内收时关节囊成皱襞状,外展时皱襞逐渐减小至消失。关节上部被坚强有力的腱袖加强。
4.肩关节滑液囊
有肩峰下滑液囊、肩胛下肌滑液囊(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肌腱止于肱骨结节沟两侧的滑液中)、喙突下滑液囊、前锯肌下滑液囊等,其中以肩峰下滑液囊在临床上意义最大。此囊紧密地连于肱骨大结节和肌腱袖的上外侧,其顶部与肩峰和喙肩韧带下面相连。肩部周围的肌肉有内外两层,外层为三角肌和大圆肌,内层为肌腱袖,肩峰下滑液囊介于此二层之间,以保证肱骨大结节顺利地通过肩峰下进行外展活动。正常肩峰下滑液囊与肩肱关节之间有腱袖相隔,腱袖完全破裂时两者相互贯通。
5.肩肱关节囊的韧带
(1)喙肩韧带:为肩关节上部的屏障,以广阔的基底起于喙突外缘,逐渐变窄,在肩锁关节的前部止于肩峰的内缘。上臂抬高时,肱骨大结节位于喙肩弓的下部,成为肱骨头外展的支点。喙肩弓下部的滑液囊和附近疏松的结缔组织,有利于肩部浅深二层肌肉的滑动。
(2)盂肱韧带:为关节囊前壁的增厚部,起于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向上、向内止于关节盂上结节和关节盂唇,分为上、中、下三条韧带。该韧带有限制关节外旋的功能。
(3)喙肱韧带:起于肩胛骨喙突的外缘,向前下部发出,在冈上肌与肩胛下肌之间与关节囊同止于肱骨大小结节,桥架于结节间沟之上,为悬吊肱骨头的韧带。肱骨外旋时韧带纤维伸展,有约束肱骨外旋的作用。肱骨内旋时韧带纤维短缩,有阻止肱骨头脱位的功能。肩凝症的患者,此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限制肱骨头外展外旋,故肩肱关节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