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在创新编排体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套教材包括必修2册和选择性必修3册,共28个单元,其中22个单元以课文为核心建构,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及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选择性必修教材称为“单元研习任务”),每个方面的内容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要求。
2019年9月,北京、上海等六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2020年秋季,统编教材在全国更大范围投入使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科学使用统编教材,完成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任务,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这是广大一线教师十分关注、困惑和焦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如何处理群文教学和单篇教学的关系。
(2)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3)如何处理主题学习与语文活动的关系。
(4)如何处理学习任务群与文本的关系。
(5)如何处理单元学习任务与任务群的关系。
针对广大语文教师的困惑,我们借助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走向现代课堂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2016JB429)这一平台,组织编写了《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教学设计》一书。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整合性。本书对统编教材(必修)7个学习任务群、16个单元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每一份教学设计包括5个部分:“单元解说”整合学科素养,主要解说单元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语文素养、选文(或学习活动)、写作等方面的课程价值,注重体现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学习目标与内容”整合课程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任务群的要求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情境与任务”整合学习过程,根据单元文本特点(或学习活动要求),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学习资源”整合课程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学习情境,注重应用性;“设计说明和评价建议”重在说明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参考。其中,“学习情境与任务”是单元设计的重点,包括学习情境、任务安排、课时分配及每课时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等,充分体现单元内容的整合性。
二是创新性。本书突破了单一的“单篇教学”的藩篱,以“单元学习任务”统领单元教学,采取“主题教学”“专题教学”“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体现“变革育人方式”的要求;创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情境,来完成该单元的核心任务,达成总体的核心素养目标;成功地设计了活动课程单元的教学,创设了丰富的课内外语文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为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案例。
三是层级性。统编教材(必修)中“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各安排了一个单元,其他4个任务群分别安排了2~5个单元。安排多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其语文素养要求也不是并列的。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必修上册安排了一个单元,必修下册安排了2个单元,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本书都力求体现统编教材分层、有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从写作角度看,本书设计了“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论证自己的观点”三个层级的训练,分别对应“议论要有针对性”“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论证”三个写作要求,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层级性。
四是实用性。本书收录的22份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为一线教师正确处理单篇与群文、阅读与写作、主题与活动、宏观与微观、单元学习任务与学习任务群的关系,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案例,每个单元设计了9课时,涉及学习任务、语文活动、课程资源、课程知识和关键能力等多个方面内容,操作性强,具有实在、实用的特点。
参加本书编写的是湖北省荆州市高中语文优秀教师,其中有一部分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参加编写的老师以满腔的热情,敢为人先,大胆尝试,特别是在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参编内容反复修改,倾注了智慧,付出了心血,为本书的付梓做出了贡献。在此,我们向参编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写《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教学设计》一书,是我们在探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策略方面做出的尝试。需要指出的是,统编教材在编写理念、教材体系、课文选取与编排、内容设计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本书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行家批评指正。
刘基华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