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语言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演讲词和书信的文体特点,体会文章的实用性、针对性,感受作者在态度、语气、叙述策略、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文本细读、专题研讨等方式,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注意分析文章语句,特别是一些表意复杂的长句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把握作者对各自所处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读,联系当下生活,进一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注意准确、充分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明确立场,抒发情感,特别要注意突出演讲的针对性,完成一篇以《我们的使命》为题的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并在班级进行演讲。
(2)精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学习马克思分析现象、提炼观点、阐发主张的方法,注意演讲词贴切与实用、富于针对性的特点;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了解悼词相较于一般性演讲的不同实用性要求,感受其言简、意丰、情盛的语言特点。
(3)精读《谏逐客书》,分析其论证的逻辑和方法,体会本文论辩有力、严谨有序、笔法灵活、气势雄浑的写作特点,了解奏疏类文章的文体特色;阅读《与妻书》,了解书信体文章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
2.思维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研读,把握作者对各自所处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辉和表达的力量。可结合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的学习内容来帮助理解本单元课文。
(2)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的思想光辉,理解他们对于时代的精准把握和对于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入剖析,增强理性思维能力。
(3)感受《谏逐客书》以理服人的艺术魅力和《与妻书》以情动人的表达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3.价值目标
体会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洪流与个人志向、人生选择之间的深切联系,理解文中展现出的革命伟人和仁人志士的精神品质和人生价值,激发对祖国前途命运和当下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具有的抱负和将承担的使命,培养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把握时代特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