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设计

(二)学习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9课时。

【任务一:阅读理解,提炼研究主题】

第一、二课时

1.视频创境

观看相关的活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当代文化生活中有关民俗文化的现象和观念。明确任务:介绍基本情况,讨论并明确本单元的表现性任务。

(设计说明:活动视频的导入,就是要建立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处于真实的情境中。根据“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让学生讨论确定表现性任务非常重要,它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的、愿意挑战的真实任务。明确任务后,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才会有目标,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持续探究,解决核心问题的兴趣。)

2.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学习资源”中“当代文化参与”文本阅读材料,自主梳理材料,列出文章中主要的民俗文化现象和文化观念,分析理解民俗文化现象、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精神的关系。

3.提炼主题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量民俗文化相关文本,梳理整合,提炼研究主题,并以此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小组分工。制作研究主题,阐明本小组民俗文化研究主题及选题理由。开展研究主题班级分享会,每个研究小组以PPT展示小组研究主题。

(设计说明:通过阅读有关民俗文化文本材料,学会梳理分析,能列出主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观念,并能理解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精神的关系。这一活动由课内到课外,由指定文本阅读到自选文本进而跨媒介阅读,需要学生梳理整合,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并能与有相似研究方向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这一过程任务明确,即使课外的学习也是真实有效的。同时,这一任务的完成为下一阶段的表现性任务做了准备。为帮助学生完成本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参与当代文化的研究的相关途径和基本策略,注意观察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同时,作为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提醒学生记录和反思与当代文化活动的体验,以便后期评估。)

4.学习资源

(1)当代文化生活中与民俗文化相关的阅读文本材料。如,①论述类文本阅读:《民俗文化在当代都市生活的前景》。②实用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与支点》。

(2)当代文化参与的相关视频材料。

(3)《中国民俗文化》(柯玲)。

(4)①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gctwh.com.cn)。②中国民俗文化网(www.zgwhw.com.cn)。③中国民俗学网(www.chinesefolklore.org.cn)。④学习强国(www.xuexi.cn)。

第三至五课时

【任务二:访谈调查,开展主题研讨】

活动一

“家乡民俗文化进校园”访谈调查收集。

1.明确任务

学校开展“家乡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聚焦家乡民俗文化,以小组研讨主题确定访谈调查问题,编制访谈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访谈调查内容,讨论交流访谈调查结果。通过分工协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2000字左右的访谈调查报告初稿,利用评价表进行小组自评并修改定稿;开展专题研讨班级分享会,每个小组以PPT展示本小组专题研究调查报告,在课内完成;课下小组根据师生评价反馈修改,最终在班级学习成果展示栏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书面展示。

2.访谈学习

确定访谈目的、访谈内容和访谈对象,编制好访谈提纲,见表1。

表1 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访谈提纲

3.访谈面对面

根据编制的访谈提纲,进行一次访谈实践,做好访谈记录,见表2。访谈时请带好访谈提纲、本子、笔、录音笔及相关个人证件。

表2 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访谈记录

(设计说明:首先,访谈学习、访谈面对面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至少能有一次完整的设计、参与和实践访谈的经历,学会访谈这种常用的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的调查方式,培养“当代文化参与”所必备的“知识查找与梳理”“访谈提纲编制”“访谈内容的记录”等能力。其次,有利于学生把探求的触角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延伸。学生可能组成不同的小分队,访专家,问群众;调研管理部门,走进普通人家;观察生活现象,探寻发展轨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助于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4.学习资源

访谈脚本样本:《〈面对面〉访谈节目脚本》(百度文库)。

5.梳理和加工素材

以小组为单位,对访谈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本地区家乡民俗文化的类别、现状、发展轨迹、原因分析、评价感受等信息,形成各小组的初步成果,见表3,并在小组内交流。

表3 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分析评价

活动二

撰写“家乡民俗文化进校园”访谈调查报告。

1.撰写访谈调查报告

根据访谈调查报告要求,选择适合的切入点,撰写完成访谈调查报告,见表4。

表4 访谈调查报告结构表

(设计说明:此任务从各类资料的阅读分析走向文化参与实践,深入文化生活调查研究,研究真实生活情境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任务驱动是学生活动的支点;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旨在推进学生的真实研究、调查研究报告是针对某一问题深入调研,将调查的情况、认识和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应用文体。要想完成这份报告,需要学生能够据此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等。实施这一调查研究活动是对学生全方位语文能力的锻炼,譬如访问就突出了对交际情境中言语技能的掌握,让语文基于最真实的语用。)

2.交流评选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进行访谈调查报告的交流,可以根据访谈调查报告评价表,进行自评、他评和师评。

(设计说明:表现性任务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有无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些都要有科学的评价。因此,访谈调查研究报告评价表的设计,是用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以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

【评价建议】

访谈调查报告评价表见表5。

表5 访谈调查报告评价表

【任务三:交流考查,传播当代文化】

第六至九课时

1.观看讨论

学生观看“学习资源”中的视频,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

2.“家乡民俗文化进校园”社团演讲

学校开展“家乡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你作为文学社社长,为招募新的社团成员做宣传,你要对文学社关于家乡民俗文化进校园开展的活动做具有吸引力的介绍,完成演讲稿初稿(1000字左右),并通过演讲稿评价表进行自评与修改,请在课后独立完成;在班级学习成果展示栏以演讲稿的形式书面展示,师生评选最佳演讲稿;举行最佳演讲稿班级分享会。最终,希望你能为文学社招新做一次真实的演讲。

3.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家乡民俗文化的认识

(设计说明:该任务的设计是针对核心任务完成的,传播家乡民俗文化是文化参与的较高指标。观看视频,再次利用真实情境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整合出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清晰思路。演讲稿旨在让学生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任务设计不能忽略语文课程的特质,把参与当代文化任务设计成一般的社会活动。写一篇演讲稿,既是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也是逐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赋予学生文学社社长身份,为招募新的社团成员做宣传创设了真实情境,并以做一次社团招新演讲来完成最终任务,引发学生真实的言语行为表现。真实任务的完成,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评价建议】

演讲稿评价表见表6。

表6 演讲稿评价表

续表

4.策划讲解

学校开展“家乡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文学社之前已经开展过“三月三汉服日”等民俗文化活动。结合此次主题活动,学生作为(市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团队)社长策划一次博物馆讲解活动方案,介绍荆州地方民俗文化,请写一份策划书(1000字左右),并能通过量规进行自我评价与修改。最终,学生能在适当范围内按照此次策划开展一次志愿者讲解活动。

5.制订实践计划

本任务群学习结束,学生根据当代文化参与的自我评估,为自己制订暑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一次实践计划。

(设计说明:这个设计是在完成任务群学习基础上的拓展与迁移,检测与巩固。一是旨在引导学生由校园民俗文化活动走向博物馆等校外文化活动,这些地方都是语文学习的场所。在此任务中,要求学生课余参观博物馆等,是以实地考察形式参与家乡民俗文化,此题提出了讲解活动策划书,要求更高,也更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二是对本任务群学习的总结,以制订计划推进学生持续学习与巩固。)

【评价建议】

策划书评价表见表7。

表7 策划书评价表

续表

(荆州市北门中学 张莹)